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逆转1906>第153章 开国大典
是热血上涌。原本照本宣科的台词,也带有了强烈的情绪。

“为人民服务!”

十几分钟后,文总检阅完了近七万人的受阅部队,回到城楼主席台。

随后,张立铮总理宣布分列式开始。

受阅部队以军校方阵为前导,西南军事大学(原星科安保学校),中*事大学(原武昌革命军指挥学院)、四川飞行学院、广州黄埔海军学院、解放军工程学院、重庆炮兵学院等各个学院的4000余名学员们组成了四个方阵,自东向西通过主席台。

接着就是一个陆军第一步兵师、第一陆战旅、海军水兵为主的6个徒步方阵,这10个徒步方阵全都装备这清一色的06式步枪(即k1),他们在通过主席台时,都齐齐做了个威武的劈枪动作。

接下来就是军车方阵,300多辆越野车搭载着重机枪、迫击炮、无后坐力炮等武器,分为4个方阵,缓缓通过广场。

“八嘎,支那人居然有这么多汽车!”日本驻华武官看得心头直跳,眼睛都红了。刚才的步兵方阵也罢了,虽然看得出是一支精锐之师,但眼前密密麻麻的军车却更加震撼。

不但是他,其他的国家的“友人”也表情严肃,几个国家军官都开始拿出小本子记录起来。

接下来是炮兵的方阵,所有的火炮都由军车牵引,火炮从小到大,组成8个方阵。最前面的防空火炮,主要是由20、75高射炮组成。然后是步兵炮和榴弹炮,口径从75。最后压轴的是2种恐怖的重炮,155重型榴弹炮,当这两个方阵通过时,沉重的炮车压得广场的地面隆隆作响,所有人都感到了剧烈的震动。

群众的欢呼顿时热烈起来。一群学生军迷一下子激动得哭了,他们带着哭腔高喊着。

“看啊!那就是我们的重炮!”

“太棒了!这就是现代的战争之神!”

“各位先生,这些重炮就是我们斯柯达的技术”奥匈帝国的外交官得意的宣布道。

“呵呵,那可不一定哦……”美国佬白了他一眼,不屑的说道。

接下来进场的是骑兵方阵,这些骑兵按照战马的颜色分为五个方阵,按照枣红、黑、白、金黄、青灰的顺序,依次进场。骑兵是解放军的新兵种,以前因为种种原因,虽然各个部队都配有战马,但是一直没有成立正式的建制骑兵。直到解放军进军西北和蒙古高原后,才开始正式着手组建了3个骑兵旅。

眼下参加阅兵的骑兵就是从这3个骑兵旅中选出来的,一共3010匹战马。尽管是新兵,但是他们走得相当不错,队伍很整齐很威风,人如虎、马如龙,他们昂首阔步的通过了广场。

马蹄得得的声音中,几个“国际友人”疑惑了。

“中国人的马是什么品种?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俄国的武官拿着望远镜看过去看过来,看了半天,楞是没认出是啥马。他尽管很疑惑,但他表情却是跃跃欲试,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没办法,这些马太漂亮了。每一匹都高大威猛,皮毛光滑,只要是懂马的人就没有放过的理由。

几个法国的军官也在讨论:“奇怪了?这些马都是同一个品种,为什么之前我从来没见过这种品种?这不是中国最常见的蒙古马,它们高大得多,肩高大约1。7米……”

“有点儿像阿拉伯马,但四肢要强健得多。又有点像顿河马,但臀部又不一样……”

“上帝啊,难道是中国人培养的新品种?”

“国际友人”们用羡慕嫉妒恨的眼神,目送着骑兵方阵,有几个家伙已经决定,等大典过后,一定要找中国的有关部门去买马,哪怕不能大量购买,至少也给自己买一匹玩玩。没办法,这个时代的军官很多都是马粉,哪怕不是骑兵出身的也一样。

“咦,那是什么?”突然,德国武官指着后面即将进场的方阵,发出了惊奇的声音。

这时周围的扩音器里再次响起了解说的声音,为了让收音机前的听众也能切身感受到庆典的气氛,此次开国大典是配置了全程解说,每一个步骤都有解说员详细解说。而且在外宾观礼台上,还配了一群同声传译员,负责给各国“友人”翻译解说词。

“……各位同胞,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现在即将进场受阅的部队,是我国的装甲战车部队,战车第一旅。这支部队是一支全新的部队,也是目前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部队……本次参与分列式的装甲战车分为三个方阵,分别是08式装甲侦察车,09式装甲战车,10式装甲战车组成,共288辆。走在最前面的是装甲侦察车,双轴四轮,搭载8重机枪一挺,乘员2人。紧随其后的是09式装甲战车,该型战车三轴六轮,搭载12重机枪一挺,乘员4人。最后是10式装甲战车,该型战车三轴六轮,搭载12重机枪一挺,乘员3人,并可搭载步兵10人……”

“果然是装甲战车,前几年意大利人就搞过,但是没有大规模装备,没想到中国人居然首先大规模装备……”一个德*官若有所思的说道。

意大利人的表情最精彩。没错,装甲车这种东西就是他们最早发明的,但他们自己觉得不太好用,造了几十辆就停了。却没有想到墙内开花墙外香,中国人却把这种东西搞成了制式装备,还搞出了三种型号。而且,仅仅从外观上看,这三种装甲车都比他们的同类产品成熟得多。

3个战车方阵轰轰驶过,碾碎了“国际友人”们高高在上的心态。群众们拼命挥动手中的


状态提示:第153章 开国大典--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