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逆转1906>第428章 意大利的变局

共和2764年(西元1923年)1月9日,汉京。

“青年日本会现在发展得很不错,特别是在陆军当中,他们已经争取到了相当数量的中高级军官的支持。比如,他们得到了陆军教育总监秋山好古上将,以及陆军次官兼陆军航空本部长白川义则中将,就明确表示了对他们的支持……”

今天一大早,国家情报局局长霍进思就兴冲冲的赶来汇报日本的情况。

“哦,这很不错。秋山好古是陆军教育总监,有他在的话,他们的发展会更加顺利。”文德嗣点点头。

霍进思略带遗憾的说道:“但是海军方面的进展很不顺,被成功发展的主要成员都是士官和士兵,军官中校以下军官的为主,中校有近藤信竹、高须四郎,少校有栗田健男、高桥伊望等人,军官当中人数最多的就是以柳本柳作上尉、大西泷治郎上尉等尉官。上校及以上的高级军官态度暧昧。据我们的专家组分析,他们虽然对于民间的情况报以一定的同情,但并不会真的参与其中。最大的可能是保持中立看风头行事。”

文德嗣无所谓的笑了笑:“呵呵,这是意料中的事情。江田岛的人大都是人精,全日本高中成绩前5的那种,这些人就算以前的家庭情况不好,等到他们成为了海军军官,待遇就好了,地位也改善了,所以愿意造反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日本的革命还是要以陆军为主……”

对于日本海军的态度,文德嗣也是早就有准备的,从一开始就没指望他们成为主力。毕竟海军待遇好,普通士兵吃的都不比陆军马粪们的中层军官差。操练的又累,“****火水木金金”的这样搞下来,估计也没那个精力也没有那个空闲去想东想西搞造反的事了。这世界上就没有那种吃得好、喝得好,每天忙得团团转,还有心情去搞革命的。

连海军的士兵都这样,就更不用说那些军官了。日本海军是个非常讲究资历到死板的军队,军衔和职务都严格按照军校的吊床号和届数晋升,从来就没有那种所谓从士兵到将军的说法。从士兵士官上去的军官,简直是凤毛麟角,而且日本海军明文规定,只要不是江田岛和海大出身的人,不管你再牛叉都一辈子与将军无缘,就连校官都很难爬上去,能以上尉退役就是祖坟冒烟了。

现在的日本海军军官,基本上都是江田岛出身的,江田岛是日本最难考的学校。能考进江田岛的人都是全日本高中成绩前5的那种,知识改变命运的学霸级人物。这些人哪怕是以前家境不好,但是等他们成为海军军官之后,也就不一样了。要知道,日本对于海军可以非常重视的,特别是军官的待遇超好。别的不说,但是在吃上面就堪比王公贵族,不要说陆军拍马难及,事实上就连一般的日本贵族都比不上他们。他们可能会在革命时因为同情下层民众,而磨洋工出工不出力,或者保持中立旁观,但是让他们自己起来造反应该是很难的事情。

事实上,日本科社党在海军里能发展到现在的程度,已经让文德嗣感到惊喜了。

“文总,北一辉他们有些等不及了,再问我们到底在什么时候发动为好?”霍进思说道。

文德嗣摇摇头,说道:“现在还不行!让他们再等等,就跟他们说,现在时机还不成熟,他们对民间的掌握还到临界点,而且民间对于皇室还抱有期望,现在发动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是的,现在日本下层虽然生活困苦不堪,但还勉强饿不死,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传统对于天皇制度还抱有期望,也就是说,如果现在造反的话,就算成功,也很难让天皇彻底消失,这就不符合文德嗣的想法了。“天闹黑卡”绝对是个不稳定因素,必须彻底干掉才行。

所以这就需要一个引子,让民间至少大多数人对“天闹黑卡”彻底失望。而这个引子,就是今年9月的关东大地震。

这个世界的格局虽然在文德嗣这只“风神翼龙”的搅动下,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是那也仅限于人类社会的格局,这个星球上的自然灾害之类的东西仍然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原时空历史上有的,本位面照样出现,特别是像地震这种东西,该啥时候来就啥时候来。

没办法,文总的魅力还不足以影响地壳运动。

比如著名的“海原大地震”就照样发生了,时间还是在1920年12月16日晚8时06分。这次地震的震级达里氏8。5级。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8。82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此次地震之烈为中国有史以来之罕见,亦为世界上最大地震之一。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被称之为“环球大震”。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次地震的波及范围可以和海原地震相提并论。从古至今,我国共有3次地震被认为达到8。5级,除海原地震外,还有1688年山东郯城地震和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地震,但海原地震是我国唯一震中烈度定为12度的地震。

这次地震造成了普遍而强烈的的构造变形带和各种各样规模巨大的其他现象。比如,银川以北接近蒙古沙漠的长城被地震切割,黄土高原地貌全改,高断成沟地,连山裂开巨口,平地出现了小湖。极震区范围内出现了各种各样


状态提示:第428章 意大利的变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