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逆转1906>第722章 核平时代(上)

“90型”导弹潜艇加入了对美国打击后,美国东海岸就彻底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东海岸出现了大量的逃亡潮。一开始纽约华尔街大佬们还想稳住这股波动,但是当华尔街挨了一次大规模轰炸,死伤三万多人后,他们自己也跑了。

大家都知道,美国最繁华的地区就是东岸,这里集中了全国七成以上的工业和商业,还是最大的金融中心,当这一带一旦不稳,美国的国力就受到严重影响了。

当然,美国人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性子,吃了亏之后,他们就立马加大了对德日的轰炸。而且,有一次日本的一艘潜艇被发现后击沉,美国人这才发现日本人也参加了这次行动。日本人居然敢破坏默契,攻击本土,这就是美国人不能忍的了。

于是,他们一方面利用这段时间打捞起的被击沉潜艇进行逆向测绘,开始山寨这种导弹潜艇。另一方面也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和炮击了。

要知道,西日本和美国西非三州可以接壤的,虽然日本在决定轰炸美国本土后,就已经开始提防美国的报复了。但是当美国开始攻击自己本土后,日本人还是觉得自己低估了美国的力度。

共和786年(西元1945年)1月1日深夜3点。美国集中了南部战线的000余架战机,和美日边境的全部导弹和大口径重炮,向日本发动了代号“南非风暴”的大规模轰炸。

尽管早有防备的日本及时进行了拦截和反击,但是因为美国的东西太多了,简直拦不过来,所以也遭到了重大损失。多达十四座城市遭到轰炸,而且美国还使用了云爆弹和白磷汽油燃烧弹。这一次打击给日本造成了1万人伤亡,好几座城镇被焚毁,工厂、仓库被毁甚多,物资损失无数。

美国当然也不会放过德国人,但是德国人有个优势。原因是德国可以从法国北部、比利时、丹麦与挪威等地的空军基地出发攻击轰炸英国,距离很近。而英美如果要反其道而行之,要炸德国本土就必须通过这些地方,就会受到多一层到几层的拦截。简单来说,法国与荷兰、比利时等地,就是德国的前延纵深地带。如果直接炸这些东西,这对德国来说是不痛不痒的。炸不到德国本土,还给自己拉仇恨,英美还没这么傻。

当然英美机队也可以选择绕行北海直接攻击德国本土,但这就意味着多出几百公里的距离,约一个小时的预警时间,而德国海空军自然也可以前出拦截。甚至布署在挪威、比利时与丹麦的单位都可以投入拦截作战。

简单来说,如果只考虑德国本土,而不考虑挪威、比利时和法国等占领区的安全的话,那么德国的地理位置,就防空而言可说是相当优越的。再加上大量喷气式战斗机,更重要的是便宜又可以快速量产的对空导弹投入,因此德国现在相对直接接壤的日本来说,是很安全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空中拦截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当美英不要命的,不惜代价的发动打击后,德国的损失也飞速上升了。别忘了,美国同样有导弹技术,而且也并不比德国差多少,以前是因为觉得性价比比不上轰炸机,但是现在急眼了也就顾不得这么多了。直接就上“导弹海”了。

美国的导弹技术是不如德国的,再加上德国的拦截和干扰,他们的导弹命中率非常感人。但是架不住人家量多了。上千发的砸下来,你总得挨点儿吧。

到了这个程度,双方可谓都杀红眼了,杀得昏天黑地。

一般来说,按照现在这个样子,双方就应该考虑停火谈判这种事情。

但是美国却没有收手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原子弹快要成功了。

其实在原时空,美国一开始并没有太过重视原子弹。原因就在于他垄断了这种武器,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而且本土安全得很,自然就不怎么上心。但是在本位面,情况就不一样了,北中南几处主战场都迟迟打不开局面,而且德日两国都轰炸攻击了美国本土,到现在就已经造成了上百万的伤亡,因轰炸还在继续,因此伤亡数字稳定增加中。

因此本位面的美国对任何大威力的武器都特别注重,原子弹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个。而且,因为英国本土的不安全,使得英国也把他们的核工艺搬到了加拿大,双方一拍即合。而英国在核物理方面也非常强大,双方正好形成互补,于是工程进度就加快了很多。

而美国也指望着早点搞出这种东西,以此去威胁那些美国的敌人。因此他们对原子弹的态度积极多了,拼老命般的全力投入发展。比如原时空他们只投入了0亿美元,而在本位面投资足足加了三倍,加上英国的那一份,更是达到了四倍以上。

因此他们的速度超过了中国专家们的预估,他们一开始是以美国独立研发来估算的,没想到丘胖子急眼了之下,竟然会与美国分享经验。

1945年3月9日,中国专门用于专门监视美国曼哈顿工程的侦查卫星在日常监测时,监测到了美国在内华达州进行的首次原子弹试爆。很快,一架安装了大气收集器的高空隐身侦察机从太平洋基地起飞,飞过试爆场地,采集了大气样本。中国专家经过分析后,一致确认这是一颗铀弹,当量大约是3万吨。

这意味这美国正式迈入核俱乐部了。

你问文德嗣怕不怕?他怕个鸟啊!

先不说美国佬也没有把原子弹丢过来的本事,就算他们有这本事,也先得过得来才行。


状态提示:第722章 核平时代(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