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伪建文帝大传>第十二章 何去何从

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石永印睁开眼睛的瞬间,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若不是身下硬邦邦的床板,和飘荡在空气中的鱼腥味,他几乎以为昨天经历的一切,只不过一场真实的梦境。

冯沐恩探进头来,见石永印起身,就端着一盆微微冒气的热水走进来。

虽然衣食条件不怎么样,不过有人端茶倒水的感觉还不错,在冯沐恩的服侍下,简单洗漱一番,重新包扎好伤口,石永印在桌边坐下,开始吃早饭。

此时他们身处应天城西南的一个小渔村,昨日凭借着重甲骑士留下的令牌,三人顺利出了应天城,在城外花十两银子挤上一辆马车,一路颠簸,在圆月东升的时候抵达渔村,投宿在村里家境稍好的民宅之中。

说是稍好,也不过是比其他人家多两间屋,见到白花花的银子,起码能拿得出青菜和腊肉,还能凑出些白米而已。

虽然腹中饥饿,石永印却是没有一点胃口,不过他身上有伤,又流了不少血,不吃只怕扛不住,勉强就着腊肉塞下一碗饭,又喝了几口鱼汤,算是对付着填饱肚子。

刚放下碗筷,马兴庆就带着一身水气走了进来。

按照原定计划,他们要沿江而下前往杭州,马兴庆一大早就出门找寻船只,这里距离杭州并不近,普通的渔船当然不行,想要在这么小的村子里,找一条合适的船只并不容易。

看到马兴庆这么快就回来,石永印倒是有些意外,微微抬手示意不必多礼,边打量对方,神色隐约带着一丝兴奋,却不像是找到船只那么简单。

“陛下,臣带回来一个人,他可以解决船的问题。”马兴庆察觉到石永印的目光,上前两步躬身道。

“如此甚好。”石永印点点头,有些好奇地道:“不过看你的样子,似乎不只这一件好事。”

“陛下目光如炬。”马兴庆微微一愣,很快敛去眼中的一抹惊讶,正色道:“那人是户部郎中吴通绪,他想要面见陛下。”

石永印不置可否,略挑眉梢看着马兴庆道:“你可清楚这人秉性,是否可靠?”

马兴庆犹豫了一下道:“吴通绪是洪武二十四年的进士,曾经官至户部尚书,不过因为往年的一件旧案牵连,受到贬黜,陛下登基后,重新获得启用,如今官任户部郎中。臣与他算是旧识,若说经国之才,他是没有,不过此人办事还算稳妥,也很忠心。”

“能提前躲在这里,倒是个会打算的人。”石永印笑了笑,没有再多问,而是对着冯沐恩道:“那就让他进来吧,看看这个吴通绪能给朕带来什么头绪。”

冯沐恩躬身退出,很快返回,领着一名中年男子来到门外。

来人身穿青色官服,面容瘦削,低头跨过门槛便跪倒在地,大礼参拜后激动地道:“得知应天失陷,臣日夜难安,深恐陛下有难不能尽忠,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陛下,实是我大明之幸,万民之福。”

来人身穿青色官服,面容瘦削,低头跨过门槛便跪倒在地,大礼参拜后激动地道:“得知应天失陷,臣日夜难安,深恐陛下有难不能尽忠,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陛下,实是我大明之幸,万民之福。”

吴通绪不愧是文官,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无比真诚,随即又伏地请罪,声言自己奉命前往安庆送信,数日前就已返回,却因燕军围城无法靠近,而被迫困守于此,不能保护陛下,为国尽忠。

在这种时候,石永印自然不会去追究细枝末节的问题,温言安抚几句后,就直奔主题:“对于目前的局面,不知吴爱卿有何高见。”

吴通绪刚刚站起身,闻言连忙一躬扫地,恭敬地道:“不敢,不过臣确实略有不同的看法。”

“吴大人有什么话,尽管直说。”冯沐恩看了石永印一眼,微微上前一步,脸上带着一抹笑意:“陛下眼下正在为此事忧心。”

吴通绪也不多话,对着马兴庆一拱手,转头看向石永印,“听国舅所言,陛下打算南下前往杭州,臣窃以为不如西去,前往安庆。”

石永印微微挑眉,手指轻敲桌面,看着吴通绪:“为何是安庆?”

“陛下莫不是忘了。”吴通绪提醒道:“黄大人奉命沿江督军,如今数十万大军,就驻扎在安庆城外,各地援军还在陆续赶来,若是陛下驾监,立刻就可以挥军北上,夺回应天。”

石永印恍然,吴通绪口中的那位黄大人,想来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六冠首”黄观。

说起黄观,就不得不得起他“天下三元有,六首世间无”的事迹。

“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六次均夺得头魁,可说是纵观上下五千年,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洪武年间,更是官至礼部右侍郎,深得晚年的朱元璋信任。

最重要的是,此人对建文帝十分忠心,史载在得知朱棣登基,朱允炆驾崩之后,就投江殉国。

“是了,奏报上是说黄观在安庆驻兵。”石永印脸上露出喜色,继而笑容一敛,皱眉看向吴通绪:“不过,安庆距离遥远,眼下一无船只,二无兵士,路上或许还会遇到燕贼的兵马,想要与黄观汇合,又谈何容易。”

“陛下无须多虑,一切自有臣来安排。”吴通绪微微挺起脊背,胸有成竹地道。

正在这时,外面忽然鸡飞狗跳,传来一阵嘈杂声响,打断了吴通绪的话,不等石永印发话,冯沐恩就快步走出屋子,不一会儿就匆匆返回,带来一个


状态提示:第十二章 何去何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