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买宋>第三百零五章 必然的趋势
西域各族传播的中原先进的农业文明也进一步的促进了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型,从而促进少数民族逐渐摆脱了经济落后的局面。

可见伴随着和亲政策中原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为少数民族在经济发面实现封建化逐渐创造了条件。

当然这种影响只是潜移默化的,其产生的效果也是缓慢表现出来的。

东汉以后,虽然汉匈关系没有先前那么和谐,而且匈奴又重新分裂为南北两支,并不时对汉之边境略有侵扰,但再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侵略和反侵略战争。

东汉王朝也继续采用西汉王朝的和亲策略对内附的南匈奴加以扶持对北匈奴加以抵抗和防御。

最终北匈奴由于奴隶制的瓦解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至于其余部前往何处史书并无详细记载。

内附的南匈奴随着与汉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习俗上交流的加深也更趋封建化。

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汉化的少数民族对中原政权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五胡乱华”事件。

在此之后中原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经历了更加激烈的交流与融合,而鲜卑族逐渐发展壮大并相继掌握了中原政权,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北魏和唐朝的建立。

民族融合是伴随着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而逐渐完成的,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但是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矛盾、冲突、甚至是战争。

促进民族融合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并比仅仅只有和亲这一个因素,但也不可否认它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当然,作为和亲政策的载体——和亲公主,他们为和亲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和牺牲也是不可磨灭的,应该被世人铭记。

………………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胡人为什么会进入中原。

难道是胡人真的如某些人所说的,彪悍无比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大家知道,胡人在北方,汉人在南方。

因此,胡人与汉人相比,没有温和的气候,没有优越的生存环境。

汉人所生活的中原地区,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都非常温和,资源丰富,适合于农业,为这一地区的人民提供了丰衣足食的优越条件。

这对生活于寒冷地区、整天为食物奔波的胡人们,提供了入侵的原始动力。

而足有地区的老百姓,所生活的地区,气候温和,丝毫不想到北方去享受寒冷。

中原地区,特产丰富,农业所得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充分的食物和衣着保证,这也让汉人对只适合于放牧牛羊的北方地区,没有一丝的兴趣。

所以,通常情况下,汉人不会主动进攻北方胡人,除非是自卫反击。

胡人好骑射,汉人不尚武,————这也是错的。

胡人好骑射,是情非得已。

骑马,是为了更好地牧牛、羊、马,射箭,是为了获得野外的野兽以补充食物,以及获得一些兽皮以取暖。

汉人同样尚武。

中国人都知道,楚国人、吴国人、越国人,他们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极力向中原地区发动武力扩张的南方民族。

秦国人以武力统一六国,汉朝人击败匈奴,军事实力扩张至中亚地区,唐朝人以文武双全,雄居于亚洲东方,军事实力扩张至中亚、外蒙古、朝鲜地区,这从另一个方面,驳斥了汉人不尚武的谣言。

汉人的武力,在正常情况下,远比胡人强大得多。

汉朝人所说的,汉人与匈奴人对比,身体上要比他们强壮,武器上也远比他们先进,弓箭也远比他们锐利。

但结果,却让胡人得出汉人不尚武的结论,所以作者菌还是很郁闷,毕竟不管怎么样,这种结论都让汉人感觉非常气愤的。

包括一样的道理,罗马人与日耳曼人相比,是一个不尚武的民族吗。

胡人尚武,我们很好解释,一方面是基于取得食物资源的生存需要,另一方面是由于北方地区对食物资源的承载能力有限,导致胡人们为争夺有限的食物资源而武力相向,形成了尚武风俗。

汉人为何在古代中国普遍人人尚武,近代却不尚武呢,——是因为中国从古代向近代起来,家族统治的政治艺术与相对应的文化愚民体系日益完善,让统治者有更好的组织以及在思想上的支持,达到控制人民的目的。

当统治者能够达到以家族王朝的政权能越来越好地控制人民的时候,这个政权就会想方设法地向统治下的老百姓灌输其政权的合法性,向人民灌输逆来顺受是一种传统美德,并从政治上、思想上规劝老百姓应该抛弃尚武风气,改尚文风气以加入科举制,告诉老百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朝登堂拜相是何等的豪气。

汉人越尚文,统治者的宝座就坐得越稳,自我感觉越有霸气,晚上睡觉越有安全感,统治政策越能为统治者谋取利益。

一句话,汉人被自己的统治者限制住了自己的拳头,成了只知之乎者也,视军人为粗人,视从军者为不务正业。

再来看北方的胡人部落产生胡人首领的方法。

有世袭,有武力夺取。

这两种方式,都充满了血腥的屠杀与掠夺。

即使是世袭,也主要在某个比较强大的部落内产生首领,继而同时成为其它弱小胡人部落的首领。

而更多的是靠武力夺取,战刀话事,谁的拳头大谁


状态提示:第三百零五章 必然的趋势--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