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周小旗去京师之后十日不到,便是收夏粮的时节。
今年中左所天气还算太平,又没有水旱灾,所以一口气收获了大约两千六百石粮食,外加千数斤的棉花,以及周路的两万两千斤地瓜。
“这周小旗倒成了打粮食最多的了。”
“早知道如此,我也应该多种点地瓜了。”
周路出产的地瓜,尽数被汪德贵收购拿去酿造白酒了。
虽说夏天就要到了,但是这女真部落里面对白酒的需求一点也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不少。
只是近些日子听说那建州卫里面的二号人物,舒尔哈齐似乎和那努尔哈赤不和睦,被软禁了起来。
“据说那努尔哈赤,把自己的亲侄子杀了两个。”
“似乎是那舒尔哈齐心向我大明,又很得拥戴,那努尔哈赤担心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才痛下杀手。”
当然这等传闻除了李刚当回事外,大家都一笑而过;五月份的时候,那努尔哈赤带着五千兵马到抚顺城外示威,引得那监察御史巡按辽东的熊廷弼连上三本,情况在当时来说似乎是很紧急;但是这样一个月过去了,天下不是依旧太平?
万历年间虽然用兵较多,但还真没有谁会认为,在东北的这一个小小的部落,最后会做大。
大家都沉醉在明朝万历年间宽松、舒适的生活当中,这生活消灭了大多数人的敏锐;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变昏聩了,总有几个所谓的栋梁还保持着清醒。
开镰之后的第二天,天气多云,这很让众人心惊,只害怕会突然降雨,毁了收成。
但是等众人,急急忙忙的顶着中午的太阳加紧收割,终于把这地里的粮食都打走了以后,天却又放晴了。
所以待到下午,众人倒都是没了事情,各自凑成一堆闲了下来。
“老汪,最近的邸报看了没有?”
“那个?哦,忙着收粮食,没有看。”
“这里有篇李化龙尚书的奏折。”
万历三十七年四月初八日,兵部尚书李化龙奏救辽三事
一、辽东自税监高淮肆虐以来,十室九空,人民痛心饮血。今税使虽撤,而税额不减,仍为三万六千两,民困不
堪。宜速停止征收,以急救人心方将叛。
二、急助兵饷,以补军中衣械之不足。
三、辽东故无塞,四面皆敌,民困军疲,准发银二十万两饷将士。
汪德贵听后大喜,感叹道
“难道要给咱们加粮饷?”
“老汪啊,你注意第三条;里面着重指出了这努尔哈赤是劲敌啊”
那汪德贵心说,这小大人哪里都好,就是喜欢管闲事这点不好;努尔哈赤会不会造反,那是皇上的事情,是列位大人的事情;和他这个小小的守备有什么关系?
于是岔开话题道
“努尔哈赤这等大事,想来有朝廷里的忠臣解决,只是眼下这新任辽东巡抚李炳大人要来了;大人可备些礼物?”
李刚见这汪德贵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于是便失望道“此事,便交由老汪处理了。”
早在开镰之前一个多月,李刚就已经命人修筑好了新的粮仓和磨坊;加上营兵们自己出钱修的油坊,今年打下的粮食一点也不会让仓大使蔡本忠贱卖过去。
但是为了防止,有鼠目寸光的人收下粮食就变卖,这李刚还是跟大伙开了一个会。
丰收之后第三天,晚上六点左右,李刚趁着天色以晚,邀请自己手下的十五个百户并老汪、胡大诚等人在营中喝酒,酒过三巡之后,那李刚道“早在垦荒之时,本大人就已经修建好了粮仓、磨坊;打下来的粮食,尽数可以存放于所修建的粮仓之中,待到粮价沸腾的时候取出来出售。”
汪德贵见众人不解,补充道“这就是大人所说的公仓制度,只收取大家一成粮食作为保管开支费,大人设置的这一制度实在是为了富裕大家。大家想,现在粮食一石不过是一两银子,等到了冬天,这一石粮食可就是二两银子,甚至是三两银子了。假如你有十石粮食,现在卖不过是十两,但是你要是存在大人的库房里面,等到二两银子一石的时候卖,就能多赚八两银子,三两银子的时候就是多赚十七两;大家都是度过荒年的,前年这辽东一石米可是四两银子。”
众人这才明白了李刚的意思,纷纷举起酒杯,道“大人仁义!”
但不等大家恭维完毕,这李刚又道
“真要是到了一石粮食四两银子的时候,我也不建议大家卖粮食了,到了那个时候,大家不妨借着荒年兼并些田地。”
众人听罢,都道是守备大人深谋远虑。当晚宴席,可谓是宾主尽欢。
虽说粮仓等就是修在了大营里面,料想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所谓的大营也不过是一堵墙围起来的院子。
这墙只有三四米高,看着总是让人不放心,于是李刚便在金州卫找了些泥瓦匠,在这矮墙外面就地掘土烧砖修了一堵六米高的墙。
先修好的是砖厂,砖厂修好之后还不能马上烧砖砌墙;得等着官兵们在收割完小麦、高粱之后再种上豆子才行。
这一等就是半个月。
等到这堵墙修好的时候,已经到了万历三十七年的九月份了。
修这个墙一共花了白银一千两,里面五百两是从工部和兵部申请下来的,其余的都是官兵们一起凑的。
新修的墙,高约六米,长约三千米,厚约三米;每百米上有一个敌台。
这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