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帝婿>第1194章 安市城头

红日初出,彤云渐散,澄澈的碧空下终于显出了一直处于风雪朦胧中的安市城。

安市在战国时期属燕国辽东郡,汉时置安市县,其后化作了高句丽的领土,也就以安市城相称。

从地理位置和城池格局上来看,安市西临浩淼渤海,东面和北面为高达雄峻的千山山脉,西面二十里之地便是盖牟城,城池城方很小,每边只有一里,方方正正四里多,正是中原常见的那种典型小城“三里之城,五里之廓”,然因地势险要扼守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高句丽为了抵御中原王朝的进攻,在安市城的营造上颇费功夫,旌旗招展的巍峨城楼,与白茫茫的千山相映而望,气势分外宏大,外城墙高十丈,墙厚三丈,内夯土而外包石条,坚固厚实如同铁壁,冬日来临之后,城守杨万春更是命令军卒运来城中积雪烧成开水,淋于城墙之上,在墙面上形成了一股厚实的坚冰,不仅难以攀爬逾越,即便是唐军犀利的飞石强弩诸般器械,砸到上边连个大坑也出不来。

就是这么一座坚固的小城,不可思议地阻挡了天可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脚步,成为天下瞩目的焦点。

城楼上的号角凄厉地响了起来,呜呜咽咽在辽阔无垠的洁白大地远远传开,身着黄色甲胄的高句丽兵卒开始换防轮岗,个个手持武器精神抖索,布满了城墙上每一个城垛。

辰时方至,一员顶盔贯甲胡须连鬓的将军从城楼中走了出来,一领火红短斗篷,一身棕色皮甲,一双高腰战靴,头顶帅矛灿灿生光,此际将军单手握住腰间战刀刀柄,赳赳大步前行视察,直如天神那般威风凛凛。

将军每经过一处,总会换来把守士卒又是敬佩又是害怕的眼神,那犀利的目光如同刀子般凌厉扫过之时,每个士卒都会不由自主地挺直腰身,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见军卒们精神抖擞的模样,杨万春满意地点了点头,巡逻城墙一圈之后刚到午时,他站在城楼上手搭凉棚遥遥观望,望着山峦之下的唐军大营,微不可觉地轻叹出声。

仲夏之时,大唐辽东军连拔高句丽数座城池,来到了安市城,将之围得水泄不通,渊盖苏文尽管与杨万春政见不合,然国难当头也丝毫不见吝啬,派遣十五万援军来援。

不料统军的高延寿、高惠真却是酒囊饭袋之徒,被李世民败于驻骅山下,高句丽军队死伤惨重,投降者多不胜数。

杨万春把守城池未能出城进攻,自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遥望着远处的大战,他的手指紧紧地抓住城垛微微颤抖,用力之下几乎快要渗出血珠,那时候他多么希望指挥大战的将领是自己,即便不能取胜,也不会有如此狼狈的失败。

大获全胜之后,唐军攻击愈发猛烈,杨万春发动全城军民拼死抵抗,每日矗立城头丝毫不见离开,几个月下来,安士城头的女墙已经被一层又一层鲜血糊成了酱红色,血流像淙淙小溪般顺着城墙流淌,十丈多高的城墙在阳光下猩红发亮,累累尸体直述着大战的惨烈,即便面对唐军再是猛烈的进攻,安市城也没有沦陷,连原本秉持悲观态度的渊盖苏文也连呼不可思议。

到得冬日不能再行攻城大战,安市城终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原本激烈昂然的困兽犹斗之心也渐渐归于平复,然而让杨万春为之忧虑的是,冬天唐军并没有撤离,那就意味着明年开春之后的攻势会愈加猛烈,这安市城究竟还能把守多久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杨万春手扶女墙皱眉思忖,寒风呼啸吹过带飞他身后的猩红斗篷,却带不走他心里面的忧愁。

正在此时,城头突然传来一阵凄厉的号角声,有眼尖军士高声提醒道:“唐军骑兵接近,大家注意防备。”

杨万春恍然回过神来,凝目望去,果见一直剽悍的马队踏着积雪从西面飞驰而来,马上骑士红甲红衣,腰悬横刀,真是大唐骑兵惯常的装束。

细细地打量了一番,杨万春立即看出这队骑兵并没有恶意,于是向着左右高声呼喝道:“先不要放箭。”

唐军马队在弓箭射程之外骤然勒马,飞扬而起的积雪远远可见,过得半响,一名骑士策马而出高声呼喝道:“我军有书信送给城守杨万春将军,敬请接纳。”

骑士说完之后,策马上前弯弓搭箭,一支羽箭如疾电流星般突飞而至,“嘭”的一声钉在了城楼廊柱上。

“壮士好箭法。”杨万春好不吝啬地赞美一句,转头吩咐旁边军士,“速将书信取来拿给本将。”

军士抱拳应命,疾步匆匆地前去了。

唐军骑士将书信射上城楼之后,对着城墙遥遥一拱,朗声开口道:“末将三日之后到此恭候城守回书,告辞!”说罢调转马头打马一鞭,带领着骑队风驰电骋般去了。

片刻之后书信送至,杨万春接过仔细打量了一圈,发现信封竟是用红漆封住,不用问里面的内容一定非同小可,所以唐军才如斯地谨慎。

心念闪烁一番,杨万春撕开信封抽出里面的宣纸,展开刚看得一眼,熟悉的字迹已是跃入眼帘,整个人立即呆愣住了。

信是高句丽前任国主高建武所写,内容痛斥了渊盖苏文祸国殃民的行为,劝杨万春不要助纣为虐抵抗王师,让他立即举城归降,尽管只得寥寥数百字,然而却看得杨万春心头跌宕起伏不止。

严格说来,高建武对杨万春有着知遇之恩,若非昔日高建武慧眼识珠任用贤臣,岂会有


状态提示:第1194章 安市城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