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若苏吃的极少,饭后,一个人在屋子里呆了一下午,却又没有像往前那样飞针走线。
红蓝进去送茶点的时候,发现她两个眼睛又红又肿,根本无法见人。
得知这一情况时,若萤正和李祥廷几个在西园里浇水。
前阵子前两天栽下的土豆已经开始萌芽。
今年扩大了种植规模的番柿子业已结果累累,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由绿转红、如火如荼。
若萤将土豆的发现经过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向李陈二人作了详细的讲述。
这二人都已见识过她在农业方面的才能,既吃过温室里的草菇,也品尝过用番柿子腌制的白菜,心下对她早已是心服口服。
现在听她说这东西易种丰产、旱涝保收,既可以当菜、更可以充粮,二人俱是眼睛发亮、心潮澎湃。
对于崇文尚武的二人来说,最能体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重要性。任何一场战争,其实打的都是经济仗。只要军备源源不断,就不怕旷日持久的拉扯与对峙。
腊月的急步而来打算了谈兴正浓。
听说是三姑娘的事,李祥廷心直口快地道了声“又怎么了?”
若萤瞥他一眼,好笑道:“这就不耐烦了?你不知道,天底下的女人比这麻烦的多了去了?要是你日后不小心,偏偏娶了个爱较真的,就冲你这句话,信不信能絮叨你十年八年?”
李祥廷才待要分辩两句,无意中瞄见身边的陈艾清,脑子里忽然闪现出一个人影来,登时就让他闭紧了嘴巴。
倒不是四郎危言耸听,倘若跟世子哥哥那样,遇上梁家大小姐那种性子,两口子三天两头上演全武行,各自拉帮结群、圈地划线,这哪里是人过的日子?
要这么着,他宁愿打一辈子光棍儿。
“你知道是为什么么?”
其实他想说的是,家里这么多的事儿,没必要桩桩件件都要若萤出面吧?
别忘了,她还只是个半大孩子。
若萤没有回答。
她知道苏苏的心结,而这个结,非她不能够消除。
若苏心性纯良,极其孝顺,从小到大,总是习惯于报喜不报忧。所有的烦恼和疑惑,都是一个人咀嚼、一个人开悟,只为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
可就是这样体贴又懂事的人,才更加叫人心疼。
心疼的同时,又颇有些恨铁不成钢。
乖巧得有个限度,不是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自己的立场得牢牢地站稳,别让别有企图的人钻了空子、受到坏人的左右,到头来让坏人称心如意。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苏苏。对于外面的世界所知甚少的她而言,对于钟若兰的认知或许仍旧停留在以往。
或许她仍记得孙浣裳的那块家传宝玉,却已经打心底原谅了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她觉得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却没有想过,那些昔日的某些人只是随着时间改变了容颜,却并未改变见不得人好的本性。
既然选择了在人群中保持孤独,那就不要轻易地告诉别人自己的想法,别给人轻易看出自己的心思。
不要对别人所说的话过分在意,更不要对别人抱有太多的期待,无论是在道德上还是在思想上。
对于别人的看法,无论对错、无论是非,都应当锻炼出一副淡然的态度。
一如归纳百川的大海。
“时敏也一起来吧。”
经过歪脖子老槐树的时候,若萤没有罔顾朴时敏眼中的那一团殷切期望。
听得这一声吩咐,刚刚还在为完不成五十个引体向上而愁苦不堪的朴时敏,顿时如获大赦般眉开眼笑。
李祥廷则好奇她能说出些什么道理来,便一声不吭地跟上来。
看到若萤过来了,钱多多一边跟屋子里的若苏打招呼,一边赶忙往里请:“正巧呢,六姑娘才刚进屋,茶水都还没来得及泡。四爷要喝花茶、绿茶,还是红姑配的消暑茶?”
若萤摆摆手,示意她不必忙活了:“只两句话,说完就走。既然萌丫头也在,正好一块儿听听。”
若萌的响应相当活力,甚至可以说是迫不及待。
而若苏的回答则显得有些微弱:“什么话,四郎请说。”
听声音,依稀还有点抑郁沙哑。但能将情绪控制在不令人感到诧异的范围内,也算不失大格。
若萤微微颔首,道:“咱家虽说起于贫寒,但自小到大,爹娘给的呵护,并不比别人家的父母少。尤其是大姐,自从能穿针引线,这十几年来,出过几次家门都屈指可数。言行举止,尽可能向大户人家的千金靠近。正赶母亲时常教导的那样,人不该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平日里,母亲更是耳提面命,不许狂言妄语,不可大惊小怪,更不得存有幸灾乐祸和落井下石之心。
大姐做得极好,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大姐自来没有嫉妒心、功利心。安分守时、勤勉朴素。
不知大姐是否认认识到自己的这些长处?不论是比较哪一样,你都不比别人家的女孩子差,或者说,在很多方面,你做得比她们还要好些。
不过可惜的是,你大概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正因为不曾有过与人一竞高下的心,自然地也就忽视了自身的能力。长期以来,你所在意的,或许只有自己的庶出身份,是么?”
此话一出,里外死寂。
这算不算是当众揭短?
四郎怎会如此鲁莽?就不怕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