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岐黄大宋>第52章 仓促婚礼

经李故的劝说,高师傅便答应收下了吴乞儿这个徒弟。从此以后,在高师傅的督促之下,吴乞儿的运动量大大降低,但效果却更佳。而吴乞儿练武一丝不苟,虽然高师傅并不是什么大名师,而且他自己的天赋也并不高,但终究是练出了一身不俗的武技。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以后的几日,李唐果然一直居留在西厢,并没有出门一步。只是,他在歙州素有大名,他回家的消息渐渐传开,就有不少人前来拜访。其中有一些是为求医,有一些是痊愈之后特来拜谢,而有一些则是听闻他竟然不可思议地实授开封县令,特意前来巴结攀附的。

李唐倒是并不因为如今身份不一样了,却并不放弃治病救人。但凡是前来求医之人,一概亲自接见。望、闻、问、切一如以前的用心用力。这样一来,他一日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病人身上,怀着其他目的前来的人就没有了见到他的机会,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李唐本是不愿把自己成婚的事情传扬出去的,只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加上李家的人操办此事的时候,也无法做到隐秘,特别是那些没有巴结成功的人都不住打听,所以这个消息很快就传扬了出去。

于是,各家的贺礼纷纷送到。相熟的人家还有受过李家恩惠的人家送礼也就罢了,很多素昧平生,甚至是名字都没有听说过的都送礼而来。

收礼和送礼一样,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送礼的时候,你固然是不好厚此薄彼,收礼的时候也是一样。你不能收了这家的却不收那家的,因为送礼的人家贫富不已,贵贱不同。若是有的收,有的不收,不能不让人产生诸多猜想。

好在,李唐并不用为这些事情操心,他只需在西厢不断地接待一个又一个病患,其他的事情则有他父亲李故为他操办。他倒也真够清净的。

只是令李唐颇为出乎意料的是,前来送礼的人除了地方上的一些商户、士绅、还有李唐的病人以及李家的亲朋好友之外,还有几位意外的人,这却是他不能不在意的。他们就是本州的知州、通判还有学官。

本州的学官以朝廷命官之尊,前来给一个平民百姓送礼,虽然很令人意外,倒也说得过去。李唐如今虽然没有正式成为朝廷命官,但那也不过是不足一个月之后的事情。而且,李唐虽然没有进过一天的州学,但却是在他的提保之下才得以获得参加春闱的资格。虽然这是名义上的东西,但毕竟是他对李唐的一个恩惠如今李唐高中探花,他趁机前来结交,倒也是合乎情理。

只是本州的知州和通判乃是一州的主官和贰官,手掌着州里所有的民政、财赋大权,却主动来参加李唐的婚礼,实在是令人意外。

当然,这往深里想,却也不奇怪了。

知州马肃当初就对李唐印象颇佳,加上他虽然贵为知州,却只是一个傀儡,未来的实际影响力,肯定是在李唐这个赤县知县之下。虽然目下,李唐还只是他治下的一个小民,但考虑到李唐的前程,他自然是要巴结的。

而通判陈信愚虽然掌管着本州的实权,但通判的官品很低,只相当于一般的大县知县,远远无法和赤县知县相比。所以,本来他来送礼并不奇怪。

只是,陈信愚的儿子陈征却是李唐的情敌,当初李唐就是发现了陈征和自己的未婚妻之间的交往之后,才先择了休妻的。虽然这件事情陈信愚未必知道,即使是陈征也未必知道李唐已经发现了他和余二娘子之间的关系。但是,如今他们前来讨好李唐,心下总应该有些愧意吧!

当李唐得知这陈信愚也会来参加自己的婚礼的时候,心下居然十分的平静。想起陈征,他居然是一点恚懑之心都没有,这一点,就连他自己都有点奇怪。

不过,随即他就了然了。自己当初对于余二娘子的那一丁点好感都是因为当时以为婚事已经成为必然,而且和一般的女子比起来,余二娘子确实很有自己的优势。这样,李唐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只能去接受余二娘子,进而才对她产生了那么点好感。

只是如今时过境迁,李唐一颗心下早已被几名远比余二娘子出色的女子填满,再也没有她的位置了。所以,想起陈征,他自然不会再有恨意了。

相反的,他甚至还有点感谢余二娘子还有陈征。若不是他们当初率先做出对不起自己的事情。李唐是万万不会去招惹范、胡、李这些女子的。这样看来,他们反倒是过几日将要进行的那场婚礼的间接作伐之人。李唐对他们倒是应该感谢才是。

由于时间紧迫,李故遣去的媒人和胡家一商议,一致决定一切从简办理。

一般来说,婚礼中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无一不需要择吉日而行。但是,考虑到时间紧迫,若是一切按照俗礼而行的话,没有半年之期根本无法完成婚事。所以,前面的五项在不到十日之内都一一完成了。

到了亲迎之日,李唐便亲自驾着许将送的那辆马车,领着几个家奴前往绩溪,第二日一早便把胡清儿接了回来。

虽然,出门的时候,胡清儿和她的母亲王院君都是哭得像个泪人似的。但其实她们心下并没有多少悲伤,因为她们都知道,要不了多少日子,只消胡家搬进了东京城,见面的机会和在家的时候几乎也是一样多。

而胡多和胡秀儿这一对小兄妹则是执意要随着李唐他们一起


状态提示:第52章 仓促婚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