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奇迹之轮回>第第四章 山河志

兴初十三年,秋。

殷丞留长子殷商统领江东,携项书、钟离煌驻守;留吕蒙统领水军及建业水军大营,麾下将佐有吕岱、甘宁;留陆逊执掌海军大营,协助殷商来往运输士兵及辎重前往倭国,麾下将佐有周泰、陈武;留下王朗屯会稽,毕竟王朗还是江东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麾下将佐为于禁。

殷丞亲率周瑜、蒋钦、太史慈、赵云、典韦、魏延、贺齐、朱桓、徐盛、潘璋、凌操、张英、吾粲、阚泽等将帅臣僚讨伐倭国。一时间,的海面是百舸千帆遮天蔽日,七百多条大孝船,载着一万五千江东海军、一万东征军和无数粮草军械,浩浩荡荡地驶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天公作美,一路无惊无险地靠了岸。殷丞不知道他们登陆的地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应该是九州岛的最西面,反正他也没心思管那些倭人叫她什么,直接命名中军大帐为定寇营。等后续人马达到之后,这里将被扩建为军事堡垒,起名定寇城。

这时的倭国荒凉的很,探马回报说百里之内未见人影,只在北面一百八十里处有一土寨,寨中有大约两千余穿着怪异的矮人,且几乎没有防御能力。

随同殷丞来的只有一万东征军,要任务是在这里建立稳定坚固的根据地,征讨当地土著要等后援达到才会正式展开。海军舰队已经返航,下一批为数三万的东征军将在半月或两旬之后才会到。眼下的任务是加固营寨和修建简易码头,如果还有空闲就多派斥候打探周边消息。

一连忙活了十几天,事情基本有了眉目。营寨早就加固的坚如磐石,简易码头也已可以投入使用,连正式的海军水寨也开始动工了。

想要征服四兽岛,绘制地图那时必不可少的工作。殷丞对倭国的印象很肤浅,只记得倭国就像是条大青虫一样挂在****这只雄鸡的喙下,仅此而已。显然,绘制地图若是依靠殷丞的记忆,那就太没谱了。

在东征之前,周瑜早就派遣快船侦察过四兽岛的环境,虽然并没有登岸侦察岛上状况,却沿着四岛的周边航行了一圈,对四兽岛的总体轮廓有了大致的了解。有了四岛的轮廓外观,只要在里面填充上山川河流、城镇村庄的名称,一份简易的地形图也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由于殷丞对倭国没有任何好感,所以打定主意要把倭国、倭人彻底奴化,因而那些地名也就不打算沿用倭人旧称。不过重新起名实在太辛苦,如果让殷丞一一给每座山、每条河、每片林都取上新的名称,估计累倒吐血也完成不了十之一二。这种傻事他自然不会去干。

殷丞的想法很简单,无论什么称呼都只是为了方便记忆、辨识,只要能满足这种功能,叫什么其实都无所谓。当然,很多地名,特别是城市名称,会对人文历史有一定的映射。不过这个问题不在殷丞考虑范围之内,从他踏上倭国之时前起,倭国的历史就将由他来书写,至于以前那些乱七八糟的往事,都应该被深深地埋到历史尘埃里去。

为了简单明了地重新命名四兽岛各处地理名称,殷丞想到了一个简单的命名方法,他给这个方法取名为‘十字坐标定点法’。

虽然殷丞对倭国的地理不熟,但他还是能够大致知道,东征军登陆的地点应该是在前世的九州长崎附近。之所以会对长崎有印象,那是因为这个地方很荣幸地和原子弹有过亲密接触。

长崎,也就是现在殷丞的定寇营,几乎就是倭国的最西面,是一个很理想的坐标基点。殷丞现在绘有四岛轮廓的地图上标出定寇营所在,然后又画了一横一竖两条轴线,交点就是定寇营。

有了这两条坐标轴,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在轴线上以东、北为正,西、南为负,十里(再次声明,书里出现的‘里’都是指汉里,约四百二十米)为一个单位表上刻度,就可以用来准确标示地理位置了。打个比方,在离定寇营东二十里,北六十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庄,那这个村庄的地图标示就是‘村二,六’。

当然,村也有大小、山也有高低、河也有深浅。为了地图上的新息能尽量准确一点,殷丞将村庄按人口多少分为村(千人以下)、镇(千人至万人)和城(万人以上)三种规格,同时将山按高地划分为山(二十丈以下)、岭(二十至五十丈)、峰(五十丈以上),又将河流按照河水的深浅划分为流(五尺以下)、河(五尺至十尺),江(十尺以上)。

有了这些规定,地图标注的信息就更准确、明了了。‘镇二四二,六六’表示在定寇城往东两千四百二十里,往北六百六十里地人口在千人至万人的村庄;‘山九,八八’就表示离定寇营东九十里,北八百八十里的地方有一座二十丈以下的小山;河流的表示方法要稍复杂,需要用‘江一五,七一至三九,五二四’来表示,两个坐标分别表示江头和江尾的所在地。

确定完了十字坐标定点法后,殷丞派出斥候抓捕了一些落单的倭人,通过辽东的翻译,大致搞清楚了周边的状况。那个在定寇营北边一百八十里(镇十八,零)处的土寨是一个小型部落,被称为家主的执政者就居住在那里,这个部落除了拥有那个土寨外,在土寨的北面及东北面还散落着三个小型的村庄,这三个村庄也臣服于土寨的领导,人数为三、五百不等。

镇十八,零的家主叫鹿垄,那个部落也就被称为鹿垄部,只是不知道‘鹿垄’二字是


状态提示:第第四章 山河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