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唐末战图>第一百三十章 陈州之战

“主公,朱全忠准备近期南下陈州,孟楷在项城被赵犨之子赵明诚击杀,黄巢已经和秦宗权合兵一处,率大齐军主力移兵陈州。”项城之战的结果等于是将此时中原地区大部分势力的注意力全都吸引到了陈州。伴随着黄巢大军开始从蔡州转移到陈州境内,朱全忠也终于正式表态,将在近期率军南下,和黄巢决战于陈州。当这些消息传到扬州的时候,不仅仅是袁袭和陆翊两人面色冷峻,就连在一旁的严明等人也各个都将目光转移到薛洋身上。

“唐皇已经册封朱全忠为宣武节度使,驻节汴州,此时他南下只怕是未必就是为了剿灭黄巢。”向杰在旁边,见到大家都在沉默,开口道:“据沈勇所言,汴州等地遍地匪乱,兵匪横行,百姓食不果腹,民生凋敝,而且周边无险可守,为了生存他必须要另寻他法。”

“陈州。”袁袭点头道:“陈州附近州郡是中原南部边界,中原大乱的时候大部分百姓南下之后基本上都滞留在这些地方,如果朱全忠也能占据一片州郡,对于他恢复实力来说更有好处。”

“是啊,如果他南下了,只怕其他人也都会来,那么和黄巢决战的地点也就会从原本我们预计的汴梁之地转移到陈州附近,这对于我淮南道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薛洋点点头,有些叹息道:“到底是人算不如天算,让第四卫准备吧,我们近期北上吧,至少在家门口作战,远比我们进入汴梁之地要方便。”

薛洋的话让大家一阵点头,淮南军的整体方向是南进,但是在黄巢乱军尚未平定之前,南进方略却始终无法展开。不过如今的局势发展虽然出乎众人的意料,但是好在淮南军自己已经做好了出征的准备。

“主公的意思是打算率领第四卫从东线楚州出发,沿着大运河进入宋州附近吗?”袁袭摇头道:“东线出兵只怕会惹得时溥不快吧?”

“不是宋州,而是亳州。”薛洋微微一笑,眼睛也一下子定在了亳州上面。他依稀记得,历史上朱全忠南下就是在亳州落脚的,现在自己可以提前一步屯兵在亳州附近,将他往北驱赶。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时溥率军沿着运河防御之后,亳州实际上的位置就变得非常重要,只有占据亳州,才能够取代徐州和杨行愍的颍州连成一体,将黄巢势力沿着申州、光州寿州和亳州往北驱赶,逼迫他们进入中原,按照薛洋的原定计划,驱赶到汴州附近的中原腹地去,而不是靠近淮南道。如果真的将大决战的地点放在陈州附近,那么整个淮南道势必会遭受到池鱼之殃,自己为了防备黄巢,肯定要将淮南军主力全部调集上去,如此一来自己的实力等于就提前暴露了。

袁袭在薛洋点出亳州的位置之后就明白过来,所以跟着点头。淮南军最高统帅在这时候将目光定在了亳州方向,而此时已经决定南下的朱全忠却没有想过,自己未来的兵员地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落入了别人的罗网之中。事实上此时的朱全忠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中和三年五月底,孟楷被杀之后整个陈州局势风云变化之后,他只是匆匆决定南下,几乎所有的构想都是在路上和谢瞳等人商议的。此时朱全忠身边只有谢瞳一人,敬祥和李振等人都未曾出现,不过对于大的战略方向,朱全忠本人也很有见识,再加上谢瞳虽然精熟于政务,但是对于军务也很熟稔,所以对于南下剿灭黄巢,朱全忠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也有自己的考量。

“明公这是打算以战养战了?那该如何处理和河中王重荣的关系?”因为朱全忠是通过王重荣向朝廷投诚的,其本身和王重荣关系还很好,二人之间没有竞争的关系,甚至有一段时间还协同作战过。特别是在朱全忠被册封为宣武节度使之后,王重荣更加对这位来自黄巢阵营的投诚者另眼相看,临出发之前还赠送了他不少粮草兵器。

“先去宋州落脚再说吧,王重荣虽然和本将关系莫逆,然则这都是有利则聚,无利则散。我军一旦距离河中过远,对于他而言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而且如今黄巢已经到了中原,河中等地恢复了平静,往后谁指望谁还真说不好。”朱全忠摇了摇头道:“我们现在宋州落脚,然后派人进入陈州查清楚黄巢的动静再说,听说那个陈州刺史的儿子挺厉害的,居然连孟楷都能杀了。”朱全忠再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有着一丝奇异的神情一闪而逝,似乎是想起了以前在和孟楷共事的那段岁月。不过此时朱全忠选择移兵宋州确实是一个经过考虑的办法,宋州在汴州东南,而且两地有运河连接,宋州境内交通发达,和陈州也毗邻,一旦有事,朱全忠手下的宣武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进入陈州境内作战。而一旦陷入不利的境地,宋州的地形也足以朱全忠迅速脱离和黄巢的接触。

此时的朱全忠尚且不清楚的是,陈州境内早已经是战火纷飞,黄巢军主力从蔡州进入陈州之后依靠着庞大的兵力,尚让几乎是短时间内就将被赵明诚收服的南部地区全部拿下,赵明诚虽然斩杀了孟楷,但是在和尚让交手之后却迅速被对方的人海战术击败,手中的兵马在这种庞大的消耗之中逐渐减少,逼得他不得不朝着陈州治所退去,和父亲赵犨等人合兵一处。

不过虽然赵明诚此举让陈州治所的兵马开始凝聚聚集,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两万多人,而且他父亲还在一刻不停的征发本地青壮服役,希望在最终大战来临之前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章 陈州之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