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重生明帝国之崇祯皇帝>第四十七章 欲撤难离

杀啊!冲啊!……

后金步兵士气昂扬地冲杀过来。

战场上震人心魄的声音汇聚起来、直透耳鼓,令我的热血为之沸腾。

来到辽东,我还是首次遭遇后金攻城,而且这一次的规模是我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次。

新军在诸将的指挥下分梯次守在城墙上,所有城墙的墙垛间都探出了几支步枪,等待着后金步兵叩城。

城墙上的死亡军团专责清除攻城敌军,另外两万新军则开枪压制后金骑兵的箭雨。

后金的步兵还未攻至近前,他们的骑兵动了,向城下直冲过来,让我惊异莫明,难道他们想用骑兵攻城?

骑兵即将到达城池之际,倏忽转向,与城墙平行而驰,密集的箭雨遽然射向城池之上,压的城上新军透不过气来。

原来他们想用箭镞压制城上新军,可惜新军的步枪比他们更为先进,他们这样做恐怕要赔上血本。

城上的新军也不甘人后,自墙头箭垛发出数千枪弹,许多后金骑兵中枪堕马。

城下的后金步兵在骑兵的掩护下冲到近前,架上登城梯后,咬着利刃,疯狂向上攀爬。

后金骑兵的骑射异常精准有力,只要新军露头去推登城梯,必有数支劲箭迎面射来,惨嘶声中许多新军坠下城去。

看来新军的守城之法太过老套,对于登城梯大可不必去推倒它,只要往架放梯子的下面扔颗手雷,梯子上下的敌军必然死伤惨重。只是给新军先进的武器还不行,还要教授他们合理的使用。

新军和后金骑兵之间的对射,你来我往没有稍事停歇。不时有后金骑兵挥洒着鲜血从马上摔下,翻滚着被同伴的军马踩的支离破碎。

我避在城楼内仔细地观摩学习,袁崇焕则立于城头督军催战,要不是伴在左右的亲兵不时为他挡开射来的箭矢,他早就如刺猬般倒下了。

我本来也想如此,但在众将的拼死阻拦下,只能老实地待在安全的城楼内。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我那敢站立墙头,不过是装装样子罢了。君子不立危墙,我虽不是君子,但也要做一回了。

袁崇焕发出的每一道命令,将领们都毫不犹豫地执行。显然对他有着绝对的信心。

一队后金士兵推着两辆“蛤蟆车”缓缓使向城门,想将城门撞开,城门早已被袁崇焕派人堵死,他们此举注定要徒劳无功了。

如果不是和后金这样的野战强手对阵,城门是不会被堵死的,要不时的出城偷袭敌军才能将城池守的更为稳健,同时也能振奋守军的士气。

吴三桂大步过来对我道:“黄总兵,敌人的骑射太厉害了,不如我派人去把长山城内的门板拆拿过来,用以遮挡敌箭。”

我诺之。又把刚刚我想到的战法告之吴三桂,让他晓谕全军。

这小子倒有点急智。本来我是想让他殿后送死的,没想到变成了这个样子。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这吴三桂真是命大。

“准备,发射。”

在吴三桂的暴喝声后,近百架投石器抛出大量炸药包,它们逐个落入后金士兵之中,惊天的爆炸声震耳欲聋,肢体抛飞下,掀起了一阵阵腥风血雨,让后金士兵如火如荼的攻势窒了一窒。

带来辽东的一百架投石器经多次使用损坏了六架,但无损于它的威力。

皇太极似有不甘,将骑射部队又增加了一倍,箭雨更急了,幸好吴三桂派去收集门板的士兵已经返回,虽然攻城的箭矢增多了,但因箭而伤的士兵反而减少了。

皇太极终于明白九连城的后金骑兵为何会全军覆没,辽阳城为何会被旦夕而下了,这股敌人的火器威力惊人,不可小觑。

远方的号角声起,后金步兵在骑兵的掩护下,潮水般退了回去。

后金引以为傲的骑射,在火药的惊人威力下,越发暗淡无光了。

我心中大为得意,野战我是不行,但lùn_gōng城你也是找死。

大明与后金相比,就如大象比之蚂蚁,只是大明这只大象病了,等到它恢复过来,我将把后金从大地上抹平为大明的北方增添几个行省。

皇太极端坐马上沉吟不语。

现在明国的火器是越来越犀利了,我还能把这个国家征服吗?!

第一次他对自己的理想产生了怀疑。

战争从来都是科学技术的催化剂。明朝末年中华科技异彩纷呈,各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正是因为战争的刺激。

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在落后中华许多年的情况下迎头赶上,就是因为西方小国林立,彼此竞争激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家想要存在和延续,就必须千方百计的寻求进步与发展。

国无外患,国恒亡。

范文程静默一边。

这才几年啊!明国的火器就变的如此犀利了,要再过几年那还了得,现在攻城作战,后金的死伤是远超以前,这样下去没几年后金就要被打光了。

后金的优势在于全民皆习武善战,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所以民壮不用太多训练即可参战。

而明国民众懦弱,想要训练出一名合格的士兵至少需要一年时间,这使明国的军队成本大增,而火枪兵就不同了,只需两月就可成军,明国培养一名合格士兵的代价大为降低,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力量将变的更为突出。

火枪手的攻击力不弱于弓箭兵,攻击频率还要高于弓箭兵,火枪取代弓箭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

范文程心内涌起一阵无力感,后金不可


状态提示:第四十七章 欲撤难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