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仙侠修真>大宋之风流才子>第二百十三章 红雪(下)

这一场雪下得很大,东京开封也在下着雪,纷纷扬扬的。天地间便成了一片白色,茫茫地成了琼瑶。

皇宫里几个小宫女在兴奋地打着雪仗,这些宫女大多是今年从江南选秀选进宫里来的。她们还没有看过这么大雪,一个个不顾得寒冷,玩得兴高采烈。

就连赵祯也不顾得皇后郭氏让他不开心,看着这幕场景脸上浮现出着笑容。然而就在这时候,刘娥派了一个公公喊他过去。他看到刘娥的宫里,王曾等朝中重臣全部坐在殿里面。刘娥正阴着脸。看到他进来,刘娥递过来一份奏折。

赵祯打开一看,没想到是元昊写来的奏折。奏折上写道: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远祖思恭,盖拓拔之远裔,当唐季率兵拯难,受封赐姓。祖继迁,心知兵要,手握乾符,大举义旗,悉降诸部。临河五郡,不旋踵而归;沿边七州,悉差肩而克。父德明,嗣奉世基,勉从朝命。真王之号,夙感于颁宣;尺寸之封,显蒙于割裂。

臣偶似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汉衣冠。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礼乐既张,器用既备,吐蕃.塔弹.张掖交河,莫不从伏。称王则不喜,称帝则是从。伏愿以一垓之地,建为万乘之邦家。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坛备礼,为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年号天授礼法延柞。

伏望皇帝陛下,睿哲**,宽慈及物,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敢竭愚庸,常敦欢好。鱼来雁往,任传邻国之音;地久天长。永镇边防之患。至诚沥肯,仰俟帝俞。

这份奏折写得谦虚恭敬。可是赵祯看了脸都气白了。本来西夏虽然给宋朝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可是还一直自承属于宋朝统辖,可突然藩国一下子变成“友邦”,国王变成皇帝,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大逆不道之事。并且元昊还进攻延州在前。屠杀百姓在后。这好比是一帮强盗闯进了你家中,一边殴打你的家人,抢劫你家的财物,一边还口口声声地说:“我是好人。”

这些大臣全部义愤填膺,立即叫嚷让石坚调西北大军进攻西夏。(注)

这时候曹利用已经回到朝中。他说道:“这是元昊西北局势不稳。他怕我朝生气,想把时间拖一点。因此这封奏折才写得恭敬,一旦他将夏州局势稳定下来。还要对我朝图谋不诡。不过请太后与皇帝放心,石大人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地。”

虽然曹利用曾经作为丁谓一派,他与石坚并没有多大冲突,后来石坚还推举他去了辽国作使。即使这次谈判的岁币让朝野纷争不已,可还是达成了和议。总算是一件功劳。因此他对石坚没有多大恶感。

宋朝政府没有象元昊那样对情报的重视,可依然知道现在由于元昊一系列地整顿,给西夏造成了混乱的局势。在他们的想法里。现在正是最佳的出兵机会。只有少数大臣说出虽然现在西夏是有点混乱,可元昊还是掌握着大局。并且通过元昊一系列的战斗。可以看出他用兵很有谋略,现在是冰天雪地。更利于西夏的骑军,并不利于宋朝地步兵行军。所以还要慎重行事。但这一派的声音很小,很快被汹涌而来的要求石坚出兵的进谏淹没了。

其实石坚在朝廷还没有收到奏折时就开始出手了。只是这次战斗并不是在西夏境内。而是在宋境。

从石坚到达土门时。脸色开始阴沉下来。他知道元昊屠杀了不少平民百姓。以前因为担心石坚地安全。折惟忠他们没有让石坚靠近土门一带巡查。石坚还没有看到情形是多么地严重。可是从土门开始。石坚看到大路两边所有地村庄都没掳掠一空。有地村庄还被烧成了灰烬。因为害怕元昊再次侵犯。除了少数屯田地士兵外。几乎看不到一个老百姓。石坚还特地到这些村庄去看了一下。却看到了无数地尸骸因为没有人掩埋。现在都成了一具具骷髅。通过这些骷髅可以看到他们是怎样被杀害地。其是一具娇小地尸骸。明显生前是一个女子。她地尸骸摆在一块石头上。她地身上还有一些衣服地碎片。可是她地头颅却被人砍到了远处。

先是**。后杀。石坚不用人解释。就知道了事情地经过。这种罪行使他想到了前世那个岛国在中国犯下地罪行。他站在哪里好外没有说话。任冷厉地西北将他地头刮得四散飘扬。过了半晌。他才说道:“将他们埋了吧。这个仇我会替他们报地。”

然后他带着士兵藏在了礅儿山。

土门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沟壑纵横、川道狭长、梁峁遍布。由南向北呈梁、峁、塌、湾、坪、川等地貌。山高、坡陡、沟深。全县有4条大川。沟壑密度大。最高海拔为高峁山)。最低海拔为1012米(罗家沟)。地势除王家湾乡南高北底外。其它地区多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主要山丘有高峁山、雅行山、白猪山、天泽山、玉皇庙岭、神岭山等。当然现在由于地貌造到地破坏还没有后世大。所以沟壑也没有石坚前世那么多。因为沟壑山川交汇。树木成林。很容易隐藏。

其实就是在这时。因为土门年降雨很少。西北部分戈壁地风沙已经开始吹进来。这里生活地百姓很是坚苦。这两年因为石坚带来了大量地旱粮。才使这里人民生活开始好转。可眨眼之间就遭到了无妄之灾。

时间离石坚等大军眨眼过去了三天,这时延州城又出现了一支军队,这是一支后勤军队。不过为了防止金明寨苏奴儿的军队袭击,伴着这支后勤军队


状态提示:第二百十三章 红雪(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