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二年,七月,益州历经两月的战争终于平定下來。)
这场益州争夺战,最终以征西将军向云首先击败刘焉取得先机,后击溃董卓,将其围于寨子山而结束。
就在世人皆以为此次董卓在劫难逃时,却不料李儒竟卑鄙的以刘翊为筹码,在寨子山下与征西军整整谈判三日,总算换得了董卓的苟延残喘,征西将军答应释放董卓回长安。
不过,作为战败一方,怕死的董卓却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董卓带來的十万大军,被征西军尽数击溃,逃的逃,降的降,算是让董卓多年积累的威名扫地,无恶不作的大魔王,也总算遭到惩罚。
而向云,因战败董卓,收获颇丰。
先不谈向云收降了多少俘虏战利品,仅董卓作为战败一方,首先必须答应向云,无条件释放刘翊一家及蔡邕;其次,汉中作为益州门户,为了双方和谐,董卓军队必须退出汉中,将汉中控制权无条件归还益州。
谈判能持续三日,主要就是因为第二条,第一条,对董卓來说毫无意义,自然毫无压力的答应了,不过第二条,却是让董卓为难了好久,先不谈汉中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有它进取益州要省很多力气,仅是汉中土地肥沃,适合养兵这几点,便令董卓非常不舍。
然而,董卓都能知道,向云自然也知道汉中的重要性,自然不可能将其留给董卓,固任凭董卓军师李儒如何力争,向云态度俱是坚硬无比,毫不不松口。
董卓在经历几场大败后,早就受不了这苦逼的日子,比李儒还先松口,在第二天便表示愿意让出汉中。
倒是李儒有些不死心,坚持了三天谈判依然无果,李儒无奈了,这就是战败方的悲哀,自己小命握在别人手里,就算他如何力争也沒办法,只得妥协。
成功拿到汉中控制权,向云也不再为难董卓,答应了释放董卓。
而后,向云做出重要决定,其他细微末节的,向云便懒得管,直接交给了郭嘉自行处理。
最后双方谈成,向云亲自领兵,将董卓送‘往’汉中,与张济汇合。
大军翻山越岭,数日后便抵达白水关,而此时,荀攸已成功指挥全军拿下益州除汉中以外的所有郡县,当向云领兵抵达白水关时,荀攸当即与众将出关相迎。
向云急着处理董卓之事,并未在白水关关逗留,交代荀攸一番后,便帅大军押着董卓往汉中而去。
因为有董卓在手,张济自然不敢耍什么花样,大军顺利与张济完成交接,自此,向云不费一兵一卒掌控了汉中全郡,对于释放董卓之事,心中也舒坦不少。
到达汉中后,向云不久便得到刘翊、蔡邕被平安送到益州的消息,这才如言释放董卓。
董卓被俘虏这么久,早就快要疯了,一被向云释放,也不愿在呆在这令他感到耻辱的地方,当即领着张济万余大军狼狈而去。
而此时,向云也得正好到消息,马腾、韩遂领兵攻打长安,结果却遭到李傕率领飞熊军疯狂反击,二人攻打半月无果后,自知攻夺不下,倒是果断退兵。
不过二人显然也不是好相与之人,就在李傕心中暗自庆幸之际,却突然收到天水被马腾长子马超及属将庞德领兵突袭失陷的消息。
如此一來,马腾就有了武威、天水等地,势力渐成,董卓刚被向云打残,需要休生养息,恐怕短时间还真不能与马腾开战了。
而这些,都不是向云现在该头疼之事。
如今刘焉死、董卓退,这个益州也彻底成了向云当家做主,再无半点反对之声了,向云在汉中逗留几日后,便准备班师回成都了。
不过,在回成都之前,向云还必须将汉中处理好,首先,得选一个太守才行。
汉中乃益州门户,地理极为重要,必须以大将镇守,向云才能放心。
不过好在向云麾下别的不多,大将倒是不少,无论是张辽、黄忠,还是甘宁、太史慈,都是一代名将,镇守一地绰绰有余。
不过,思來想去,向云最终还是决定留黄忠镇守汉中,原因很简单,张辽已经是巴郡太守了,在巴郡颇有民望,管理起來得心应手,沒必要再掉到汉中來。
而太史慈、甘宁等将尚还年轻,需要一定磨练,让其为一郡之守显然也不合适。
相比起來,黄忠早年为将,现已人入中年,也算是久经官场,比太史慈、甘宁这两个初生牛犊有经验多了,也让向云放心一些,况且,甘宁是向云心中的水军统帅上上之选,汉中四处环山,沒必要留在这浪费时间。
故而,结合上述种种,向云自然只有让黄忠镇守汉中了。
能镇守汉中,黄忠自是惊喜,当即许诺必稳守汉中,操练兵马。
太守的事情处理好,还需留一个信得过的文官辅助黄忠才行,不过想了半天,向云也未找到一个合适的,只得暗叹自己麾下能镇得住场面的文官还是太少了。
汉中太重要,普通文官显然不行,向云无奈,只得一封调令,将戏志从成都调了过來,并且再从刘焉降臣中挑了几个,以任岐为首,暂时在汉中任职。
这个任命对于戏志才來说却是有些不升反降的意味,不过向云却也沒办法,谁叫向云麾下就这么几个能拿得出手的呢,荀攸、郭嘉都偏于军事,只有戏志才毕竟全面,治政、军事两不误。
对此,向云只好在信中言明利弊,相信以戏志才的智慧,自然可以理解。
将留守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