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网络游戏>两汉往事>第十二章 覆灭—第十二节 吕氏败亡(五)

如果上边是吕家兄弟犯的第一个错误的话,下边发生的,无疑是他们最致命的错误。

当刘襄起兵的消息传到长安后,吕产、吕禄慌了神,他们第一反应是立刻派兵灭掉刘襄。

有句俗话叫: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吕家兄弟的行为无疑符合这句话。

按理说,刘襄敢闹出这么大动静,只需用屁股想想,就知道京城里边肯定隐藏有他的人,如果京城里铁板一块,借他刘襄十个胆也不敢如此放肆。请相信不会有人嫌自己活的时间太长,跳出来作死。至于是谁在眼皮底下使坏,也无需动多少脑筋,就能猜他个八九不离十。

蒋介石有句话,叫“攘外必先安内”。虽然他这句话的目的有些不地道,但还是颇有道理的。所以说,有点脑子的人都会去干一件事——缉捕刘章、刘兴居。这是最起码的一步棋。这步棋不下出去,不把刘襄三兄弟定性为反革命,你老吕家就难有立身之地。

通常情况下,把刘襄三兄弟定性为反革命后,就要摆出一幅鱼死网破的决心,搞一段黑暗专政,砍掉一些人,进行一次大清洗,彻底掌控朝局。

这似乎是一个给出标准答案的选择题。然而,吕家兄弟却别出心裁地填上了个让人莫名其妙的东西。这个答案,葬送了吕雉多年来的辛苦努力。

老吕家,你们完了。

吕家兄弟的答案很简单:无视刘章、刘兴居,对京城各方势力不管不问,直接挑了一个人去和刘襄干架。重要的是,他们挑出来的这个人,让我很难理解。我弄不明白这是个什么情况,难道吕产、吕禄是两头猪?

他们不是猪,但不比猪强多少。因为他们挑出来的这个人叫灌婴。

灌婴很会打架,这是事实。就能力而言,灌婴要比刘襄厉害的多,当年灌婴在项羽阵营中横冲直撞时,刘襄还没投胎呢。在灌老头的面前,刘襄连提鞋的资格都不够。

灌婴能力很强,可他是刘邦的嫡系,和你老吕家关系并不怎么密切。如果这一次是刘邦派他来的,相信并不会出现什么异常。然而你吕产算个什么东西?这个时候把本已远离军权的灌婴揪出来,雄纠纠气昂昂地带上十几万部队出去游行,这不是作死是什么?

人家刘襄本就是冲着你老吕家来的,你现在派一个刘家的嫡系和老刘家的人去干架,这个天才的部署,让人无言以对。

说实话,我真没弄明白吕家兄弟是出于什么目的,难道是“以夷制夷”?只能说他们没做好定位,也没认清形势,也可能是老吕家人太不济,连个会带兵的人都找不到。

应该说,灌婴对他老吕家的危险系数要远在刘襄之上。

事实也的确如此。

当灌婴带领大军出发的那一天,一直在幕后隐忍不言的陈平开心的笑了。实力的天平终于发生了变化。机会到来了。

灌婴率领大军跑到荥阳后,暗自琢磨“诸吕欲害刘氏而自立,破齐而归,无疑助纣为虐。”随即给刘襄写了一封信,约定双方讲和。

刘襄很有自知之明,没必要也没信心去和灌婴干架,因此也停下了脚步。至此,政府军与革命军都驻扎了下来,搞起了联欢,唱着歌、喝着酒看吕产、吕禄的笑话。

而与此同时,京城里也并不安宁。就在灌婴掌握军权的那一刻起,陈平、周勃也开始了动作。

前边我介绍过,陈平、周勃暗中帮助过刘章,而事实上,他们却代表着另外一股势力。虽然陈平等人是刘氏的忠实追随者,但在这些人的眼里,刘襄、刘章并不能代表刘氏。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所追求的也不过是利益的最大化。

应该说,这是一次三方势力的博弈,一个是宗室,一个是外戚,第三个就是功臣。所谓“宗室”就是指老刘家人,代表人物刘襄、刘章;“外戚”就是老吕家,代表人物吕产、吕禄;而“功臣”的代表人物就是陈平、周勃,当然包括灌婴。

在前段时期,“外戚”的实力最强,“宗室”次之,而“功臣”的实力就要弱的很多。

这不难理解,吕氏掌控大局,手握军权,实力比较雄厚;而刘氏虽在朝廷里没说话的资格,可毕竟还留下几个诸侯王,这些人的日子虽然不太好过,但手里多少还是有一些军事武装,这就是说话的资本;而“功臣”在京城没军权,在地方没武装,在“外戚”和“宗室”的夹缝中求生存,日子过的比较凄惨。

按理说,在这种状态下,“功臣”这一方是很难形成气候的。人家老大、老二抄家伙干架,赤手空拳的小三只能扯着嗓子吼两声,呐个喊、助个威还行,登台演戏的机会并不多。这就是随后几千年来,“外戚”和“宗室”拉锯的过程中,群臣只配当配角的缘故了。(后来登上舞台的宦官,算是“宗室”的衍生品,或者说是替代品。)

吕雉在世时,“外戚”的实力达到了巅峰,为了共同的敌人,“宗室”和“功臣”开始慢慢靠拢,最终达成了默契。纵然如此,“功臣”依旧只能当个配角。当然,前提是不发生意外情况。

意外还是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个意外事件的发生还得拜吕产、吕禄兄弟俩的帮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这个意外事件就是灌婴重掌兵权。十几万大军握到手后,陈平等人立马从偶像派变成了实力派。至此,“功臣”这支独立的政治势力有了底气,这些人展直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权力争夺的


状态提示:第十二章 覆灭—第十二节 吕氏败亡(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