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网络游戏>两汉往事>第十八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

袁盎和刘通终于赶来了。

袁盎倒是很有一套,没有直接去找刘濞,反而在吴军之外扎下寨。然后让刘通去知会刘濞,前来接诏。

刘通看了看袁盎,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情愿,但也没办法,千里迢迢跑来,总不至于在人家的大门口溜达一圈就返回去吧?这样回去也交不了差啊?迟早都得去吴王。犹豫半天后,刘通暗想:自己是他的亲侄子,应该不会把自己怎么样。因此,刘通硬着头皮向吴营走去。

自从刘濞造反以来,刘通一直身不由己,霉运不断。先被强行“请”去京城,吃了几天牢饭,受了不少窝囊气;好不容易有惊无险地从廷尉大狱里出来,还没来的及高兴,就被迫接了这么一份差事。到这里了,还要被袁盎当枪使。想想都觉得窝囊,和刘濞做亲戚,真不是一件快乐的事。

刘濞的确没怎么他。

在吴王大帐,刘濞倒端着长辈的架子,问候了他一番。虽然没给刘通留多少面子,但态度倒也算“和蔼”,这让刘通悬着的心渐渐放了下来。

叙了家常后,该办正事了。

刘通偷看一眼太师椅上的刘濞后,终于开口了,“请吴王亲往,拜接诏书。”

太师椅上的刘濞眯着双眼,把老实巴交地侄子审视了一番后,仰天大笑,“我已是东帝,还要拜谁?”

刘通愕然。一时语塞,把满脸憋的通红。

我前边介绍过,刘濞这个人很能吹。起兵前。他准备在占领洛阳后。登基称帝。还想好了称号——东帝。发兵的初期,的确顺风顺水,让刘濞极为兴奋,按这个进度发展下去,“东帝”这个称号很快就能派上用场。

然而,在梁国碰到了麻烦。过分的是,还没等自己拔掉刘武这根钉子,周亚夫、窦婴竟然先一步占据了洛阳。这让刘濞有些愤恨。

在愤恨之余,他想起了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卬等人,因此派人催促,尽快前来会合。

刘遂答应的很干脆——马上就去。可迟迟不见人影,也没有实质性动作,一天到晚除了喊口号就是睡觉。因此,刘濞送给他个评语——蠢材。

刘卬答应的也挺坚决——解决了刘将闾就去。可刘卬说的话虽然好听,但做的事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了。他围着临淄城打了一个多月,硬是没能进去,很是痛苦地站在城外喝风。因此。刘濞也适时地送给他一个评语——废物。

刘濞现在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眼光,当初怎么会和这么一群废柴搅和到了一起?当刘濞把这群人挨个臭骂一通后。决定做出个举措,鼓励一下大家,也让自己提前过一下当皇帝的瘾,因此,他不避斧石,也不嫌丢人的在睢阳城外给自己上了一个封号——东帝。

不管怎么说,人家刘濞也算是“皇帝”了,在理论层面上,足可和刘启平起平坐了。现在让他去拜接刘启的诏令,简直是侮辱人。

就在刘通一脸迷时,刘濞又开口了,“既然贤侄来了,就留下吧。”

刘通一惊,张大嘴不知所措。心中埋怨刘启:我说我不来吧,你偏要叫我来,这下可好,被扣押了下来,回不去了。离了龙潭,又掉进了虎穴,自己也忒倒霉了吧。

实际上,倒霉的不至他一个。

就在袁盎满怀期望地等待时,终于有人赶了过来。不过来的人不是刘濞,而是刘濞派来的五百军士。

这些人到来后,把营帐团团围住,然后冲进去,二话不说就把袁盎身边的几个侍从按翻在地,拎起就走,留他一人独自在帐内愣怔。

愣了半天,袁盎突然大叫一声:不好,刘濞还是要反,这下我可完蛋了。

就在袁盎大发感慨时,吴王的使者,也是袁盎的一位老熟人掀帘而入。

使者坏笑道:“恭喜将军。”

袁盎翻着白眼慢慢坐下,没好气地问道:“哼!何喜之有?”

&军再次归吴,当宏图大展,如何不喜?”

袁盎愤然起身,“我此行,是为传达朝廷诏令,何有‘归吴’之心?”

使者故作神秘地说道:“将军有所不知,吴王将重用将军,待大事已定,将军前程不可限量。到那时,还请多加提携才是。”

袁盎勃然大怒,指着帐外吼道:“滚!回去转告吴王,现在收兵,仍不失一方诸侯;若执迷不悟,定万劫不复。让我陪他造反,趁早死了这条心。”

使者姗姗一笑,离开了营帐。

第二天,使者重来,又被袁盎臭骂一番。

第三天,使者再来。待袁盎扯着嗓子骂完后,使者只是长长地“哦”了一声,没有回话,也不准备离开。低头沉思半天,似乎突然想起什么,平静地说道:“袁将军归吴这条消息,吴王已经发出去了。”

闻得这句话,袁盎一蹦多高。刘濞你也太不地道了,这不坑人嘛。袁盎连连跺脚,仰天长叹,“我全家危矣。”

的确“危矣”。皇帝派你来宣召,你倒可好,诏书不但没宣出去,连刘濞的面都没见到,夸张的是莫名其妙地成了叛军的一员。虽然刘濞是在胡扯,可外人不知道啊,刘启如果听到这句话,不砍掉他全家人的脑袋才是怪事。

袁盎绝望了,颓坐在地上。

使者却满面坏笑,起身甩袖而去。

望着使者的背影,袁盎出离愤怒了。他现在只图一死,并且还得由刘濞动手,要不然,自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可这也是有难度的,刘濞现在不和袁盎见面,纵他巧舌如簧,可无计可施。万


状态提示:第十八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