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接着说道:“日军没有个三五天,是没办法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所以,我们要趁这个机会把尽量多的南京民众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每一分每一秒对我们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迁移工作刻不容缓啊。”
叶世平问道:“那少帅,我们卫国军的伤员是否也趁这个机会转移回云南呢?”
“这个当然,凡是不需要参加战斗的人,我们都尽量把他们转移走,这件事你亲自负责,立刻带人去办好。”王旭很欣赏叶世平的举一反三,他考虑问题是越来越周全了。
叶世平立正敬礼答道:“是!”
接下来的几天里,王旭广派人手不断去劝说和协助南京市民离开南京,陆陆续续有大批大批的南京市民撤往江北,各部队的伤员也都转移回云南去了。
一切都如同王旭预想中的一样发展,只是目前在南京的人太多了,加上还有许多坚决不愿意离开南京的,所以依然需要时间。毫不夸大地说,多一天,就有可能多救数万人。
然而,日本人却没有再给王旭时间了,仅仅三天后日军便补充好了弹药,再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日军的攻势非常猛烈,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对卫国军展开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尽管卫国军各部都奋勇作战,但是毕竟日军火力优势太大,而卫国军兵力又太少,前线各部不得不向王旭请求增援。
其实王旭也早就考虑过让南京卫戍部队上前线增援卫国军,只是南京卫戍部队毕竟武器装备和卫国军没得比,恐怕增援上去也很难和日军抗衡。更何况南京卫戍部队毕竟是被自己强迫整编留守南京的,如果让他们上一线和日军血拼未免有点不大好说得清楚。
不过,既然战局发展到了这一步。也顾不得许多了,南京还有太多人没有撤离,必须争取更多的时间。
时间代表着生命。但时间同样要用生命去换取。
真正的军人,就应该这个时候站出来。挡下日军的刺刀和子弹,为南京民众安全撤离赢得时间!
王旭相信此时还留在这里的南京卫戍部队,必然能做到一个真正的军人应该做的!
事实,也没有让王旭失望。
“少帅,你放心,卫国军愿意在前线与日军拼命,我们南京卫戍部队自然也不会退缩!”宋希濂很爽快地答应愿意去第一道防线增援。
“少帅,说实话。原本我心里还是有一些担心卫国军夺取南京控制权的目的,不过这几天以来,卫国军不但在前线和日军全力拼杀,在南京城内更是尽力疏散民众。如果这样子,还有人怀疑少帅和卫国军叛国投敌的话,那他就是瞎眼了。没说的,只要是打小日本,少帅你尽管吩咐,在下绝不推辞!”桂永清表现得倒是对王旭和卫国军非常敬佩。
其实卫国军和日军一开打,什么叛国投敌之类的谴责顿时显得那么软弱无力。谁也不会白痴到相信正在和日军死战的军队会处心积虑地投降日本。至于什么抢班夺权的说法更是没有多少人相信了,不说军人或政府官员,就是大多数一般市民都明白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外援。那南京必定是守不住的。这个时候,还有哪个傻蛋会跑到一个即将陷落的首都抢班夺权呢?
所以,当卫国军和日军大举开战之后,全国的舆论是立马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对抗中央,抢班夺权变成了临机决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从叛国投敌变成了坚决抗日的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王旭这个始作俑者不但摆脱了野心勃勃的阴谋家的帽子,而且被夸成了尽忠尽职、抗日救国的少年英杰。无数的光环加了一圈又是一圈,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如果说王旭没有为这些歌功颂德之词高兴甚至沾沾自喜的话。那不过是违心之言,但是王旭自然不会因为这个而忽略了正事。仗还要打。转移工作还要进行。
“日军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这一仗可能会打得非常艰苦。而且,我希望无论谁前去增援,在没有的命令之前,坚决不能撤退,即便部队都打光了。我还需要时间转移南京城内的民众,希望大家能帮我一把,感激不尽!”王旭尽量把必须死战的原因说明了,免得被误会是借日本人的刀杀人。
肖山令脸色不悦地说道:“少帅这么说可就不对了,难道只有你们卫国军愿意和日军死战吗?我们南京卫戍部队也没有贪生怕死之辈,只要是打击日寇,作为中国军人,我们义不容辞!”
“说的是,保家卫国,抗击日寇,本来就是我辈军人的职责,不存在帮不帮的问题,少帅你尽管吩咐吧!”徐源泉说道。
看着他们的表现,听着他们说的话,王旭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强烈的信心。
中国有这些可爱可敬的军人,何愁不能击败日寇,何愁山河不能光复呢?
敌人再强大都没有关系,只要中国自己永不屈服,中国每一个人都奋起反击,又有什么样的敌人能打败我们呢?
“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客套了。宋军长,你部出动一个师的兵力增援镇江。肖军长,你部出动两个师的兵力增援丹阳。徐军长,你部出动一个师的兵力增援句容。桂军长,你部出动两个师的兵力分别增援当涂和溧水。其余各部继续坚守南京郊区第二道防线阵地,随时准备阻击日军!”王旭没有再废话,直截了当地下达命令。
“少帅放心,只要我们的部队还有一个人在,必定会坚守阵地到底!”四人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