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东海有些不相信。可话是从林忠强这样老实的人嘴里说出来的,也由不得他不信。
惊讶之余,他对林忠强说:“以后不要再这样做,给长开车,切忌嘴巴不紧。”
林忠强说:“我知道。别人的事我也不会讲。”
“就算是我的事,以后也再不要讲。对你对我都不好。”
基地新来的副司令赵国栋也是沈阳人。赶上春节,他带着夫人来到家中给林东海的父母拜年。左邻右舍的人见到了,更是眼热。
赵国栋温文尔雅,一副儒将风范。他认识林东海是在一次会议上。给长写讲话稿是惯例,当林东海把准备好的稿子交到他手上的时候,他只是大致翻看了一下,然后说道:“写的挺好。”
到上台讲话时,赵国栋没看稿子一眼,他口若悬河,洋洋洒洒讲了半个多小时。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旁引曲证,讲的非常生动。台下听得入迷,林东海钦佩不已。比自己准备的讲话稿不知精彩多少倍。
有这层老乡关系,林东海很自然的多次去宿舍看望赵副司令,他非常敬重这位大长,能当面聆听他的教诲是件受益匪浅的事。长也愿意通过他了解一些实际情况。但他们从未谈起过林东海个人的职务问题。林东海不说,长也不问。
第九十七章 得失之间
新任副处长从后勤部过来报到上班了。事实无情地证明,林东海以为理所当然该落到自己头上的职位连边都沾不上。
没当上副处长,林东海竟没有一丝情绪。他知道新来的副处长是财务出身,而他所在的处是计划财务处,当然需要一个懂财务的人来当家。
果然,副处长到任后,财务管理工作立即出现起色。微机、财务软件很快用上了,积压了多少年的陈年旧账也一笔一笔地理清了。林东海佩服能人,他认为上级选的这个副处长没错,部队不像人们说的那样阴暗。
肖云却不这么想。她知道改变不了林东海的看法,只是提醒他,不要忘记分房子的教训。
这话还真的捅到了林东海的痛处。这是一件令他一直无法释怀的事。
海南没开建省之前,随军的干部家属少,不存在住房问题。随着海南经济的展,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好转了,越来越多的军官家属不愿意再过两地生活,纷纷涌入营区。一时间,住房就成了大问题。
装备部几年来盖了不少宿舍楼。林东海刚进机关就赶上了一次分房,他以为可以分到,可分房政策一下来,条就是在机关工作满一年以上的才有资格分房。他无话可说;没过半年,第二次分房,政策也有所变动,基本上是论资排辈。林东海算算,可以轮到自己。可房子分完了,他还是没分到。领导的解释,论资排辈不是按职务军衔,而是按军龄;第三次分房,也是最后一次了,新房盖得很漂亮,林东海私下也多次去工地看过,他想的是,再怎么说,自己这次也是排在前头了。可房子分好,还是没他的份儿。这次的一个特殊政策是照顾双军人。林东海此时已经是正营职军官了,看到那些连级干部都住进了新房,实在是气愤。再看看自己一家老小都蜗居在单身宿舍里,他实在是感到脸面无光,无奈之下,他找到了部长,这还是他次为自己的事找领导。
领导就是领导,不费任何力气,就另外调整了一套团职房给林东海。
林东海洋洋得意,却没从中吸取任何经验教训。肖云倒是时不时提醒他:好事不会平白无故地落到你的头上,想得到就要去争取。除非你不想要。
平心而论,林东海也想当官,但是,当官的想法没有要房子那么强烈。有个房子,一家人就可以舒舒服服的过日子,至于当官嘛,给就要,不给也无所谓,绝不会开口祈求于谁,更不会做出送礼那样的低三下四的事。
日子过的安安稳稳,一转眼,父母来海南都快两年了。这两年,真是帮了小两口的大忙,粟粟一天天长大,到了要进学前班的时候了。
父母商量和林东海商量着要把粟粟带回沈阳上学,那里的教育质量是海南不能比的。林东海没什么意见,肖云坚决不同意。
“愿意走就让他们走吧,孩子还是要留在身边。”
“留在身边,将来读书是个问题。”
“哪里都一样,我们还可以给孩子辅导。”
“那可不一样。”
父母一时舍不得孩子,又继续住了下来。肖云还真的尝试教粟粟写字,她把数字写了一遍,让粟粟照着写。
忙了一天工作,回到家里,肖云没忘记检查粟粟作业,结果,她现,粟粟还真的写满了几页纸,可通篇写的都是‘1’。
“怎么连个‘2’字都不写呀?”
粟粟说:“1好写,2不好写。”
“不好写也要写呀。”
“我才不写呢。那么费劲儿,谁愿意写谁写。”
这话逗得爷爷奶奶哈哈大笑。特别是爷爷,他笑着说道:“这孩子,怎么和我一样,小时候我就不愿意读书写作业。”
林东海和肖云耐心引导,粟粟总算又往下写了,不过,也只是写到7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