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宋之光>第一卷:大宋风云 第105章:暗算(6)

马政堂三间大的屋子里一进门的地方支起一口小铁锅,铁锅里面搁着草药黄芪、川芎、当归正在熬煮。

孙劲草、叶玲芳、石丽丹、仁多雪莲4人围在铁锅前一边给灶眼里添加柴火,一边小声咕咕哝哝。

四个妾夫人没有想到,赶来养马场参加别具一格的篝火晚会;却摊上薛雨洋喝酒中毒这档子事。

孙劲草对三个妹妹说了几句担惊受怕的话,抬头去看郑爽;只见他已经穿了一件白色的长袍。

白色长袍是薛世三那年上河西回鹘国买马,半道上在暴风雪中营救过一支阿拉伯商队;领头的却是阿拉伯王子,阿拉伯王子送了薛世三不少金银和一件白袍。

阿拉伯人大多数居住在热带大沙漠地区,那里的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最高温度可达55摄氏度,降水量少蒸发量大非常干旱。

穿着白色长袍,戴着白色头巾一是易于反射热量防止阳光灼伤皮肤;二是避免身上的汗水过多蒸发造成人体缺水。

宽袍大袖通风良好,穿着不觉得闷热;还能保护人体免受沙尘之苦,当然这种民族服装和传统也有关系;阿拉伯人是不愿意暴露头部和身体的。

阿拉伯王子送给薛世三一直就在马场这边的中草药库房里搁着,郑爽要做手术;薛世三特意让他穿上。

薛世三的用意和郑爽不谋而合,郑爽在后世做手势;穿的手术衣就是白色的,薛世三送他的白色阿拉伯长袍正好来当手术衣。

郑爽穿着白色长袍在屋地上走来走去,走了一会儿又把银针和手术刀放在火上烧燎。

薛雨洋接受了郑爽的针刺麻醉处于半昏迷状态,郑爽打算将熬煮出来的麻服散再给她匙灌一些等她彻底醉迷在进行手术。

孙劲草见郑爽在火上烧烤银针和手术刀,还穿着白长袍,便就问了一声:“郑哥儿,你为什么要穿白色长袍?”

“白色是医生,不,是郎中的职业服啊!”郑爽一板一眼地说着,他本想说白色是医生的工作服;可一想1004年那阵子医生称谓并不流行,叫郎中比较适中;就说白色是郎中的职业服。

郑爽说完上面的话又补充一段: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的医院仍然沿袭中世纪的陋习不讲卫生,不采取消毒措施;因此,医院每年都有大量的病人因此而感染甚至死亡。

孙劲草、叶玲芳、石丽丹、仁多雪莲4人听郑爽提到19世纪和欧洲,瞪直眼睛凝视着他不知是在讲什么。

郑爽见4个妾夫人用怪异的目光盯视着自己,猛然一怔;才知道自己是说错话了。

1004年的宋朝孙劲草、叶玲芳、石丽丹、仁多雪莲4人哪里会有世纪这个概念?公元纪年和阳历的使用是辛亥革命后才实行的,郑爽猛一下提到欧洲19世纪,孙劲草、叶玲芳、石丽丹、仁多雪莲4人当然不明白。

郑爽嘿嘿笑着自圆其说道:“郑子说出的话让四位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是不是?欧洲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有个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发现了微生物是各种传染病的起因,并用消毒法成功地防止了啤酒变酸;名外科郎中罗斯特把‘巴斯德消毒法’应用于医学,在他主持下的格拉斯哥医院进行了改革;医生、护士由原来戴灰礼帽传达礼服改为戴白布瓜皮帽穿白大褂,由于这项改革的施行医院的死亡率大为降低;从此医务人员便荣膺白衣战士的美誉,穿白色大褂是职业想象征!”

郑爽讲的是现代医学的消毒和医生、护士穿白色服装的来由,孙劲草、叶玲芳、石丽丹、仁多雪莲4人当然是在听天书;但她们觉得郑爽小小年纪便学富五车,便就把他佩服得不行。

郑爽见孙劲草、叶玲芳、石丽丹、仁多雪莲4人眼睛里流露出羡慕的神色,接着前面的话语讲下去。

当然他故意把医院说成太医院,太医院孙劲草、叶玲芳、石丽丹、仁多雪莲4人当然知道,她们是薛世三的妾夫人;知道京城太医院是专门为皇上和宫里的人治病的。

太医院的环境特殊不光需要干净,而脏东西在白色的氛围下更容易暴露更方便被人发现;白色还能给人的心理营造出一种祥和的氛围,患者在白色气氛中是一种安慰。

当然儿童医院也有采用淡蓝色,或谈粉色的,这使儿童治疗疾病心里压力减小好多;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也很大。

白色还代表纯洁,太医院定期要对工作服清洗消毒;消毒剂会使衣服脱色,彩色的衣服洗一段时间会变成白色;白色却是越洗越白……

中药被滚水沸煮后的气味在马政堂里蔓延,郑爽结束了和孙劲草、叶玲芳、石丽丹、仁多雪莲4人的谈话;让孙劲草盛好一碗。

郑爽把麻沸散凑在鼻子上闻了闻,让孙劲草、叶玲芳、石丽丹、仁多雪莲四人联手给薛雨洋服下去。

薛雨洋饮下麻沸散后彻底进入醉迷状态,郑爽拿起钛合金手术刀站在薛雨洋跟前。

薛雨洋身边除了淳于夫人和孙劲草、叶玲芳、石丽丹、仁多雪莲4人后只有郑爽一个男人,薛世三和其他的男人都站在大门外;但大伙都拥在大门口或者附在窗户上为郑爽捏着一把汗。

马萧心急火燎地对薛世三道:“老主人,郑爽那么小的年纪能把小姐救活吗?”

薛世三攥紧拳头在空中飞挥了几挥道:“能呀!咋能救不活!”

几个男人和女人接上薛世三的话议论纷纷:“郑大宣旨使小小年纪能把人的肚子拉开来,这我们还是头一次见


状态提示:第一卷:大宋风云 第105章:暗算(6)--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