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夫子才会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尽管管明棠语气,看似极为平静,但是陈布雷还是从中听到一丝不满,这种不满在陈布雷看来,或许是其对中央的不满,毕竟,中央总是一再的通过各种渠道,要求华北方面善待日俘、日侨。
放下手中的茶杯,管明棠看着陈布雷说道。
“您曾去过日本,相比之下,您比我更了解日本,日本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这……”
陈布雷的话声一哑,然后稍作思索后,方才回答道。
“遵从强者,对弱者非般歧视!在日本呆的时间越长,就会越爱国,或许,这是绝大多数去过日本的人的感受,日本人的对欧美国家百般推崇,对中国人却是百般的歧视。”
“嗯!”
点点头,管明棠并没有否认这一切,实际上这一是日本最大的特性。
“这个国家是个很复杂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很矛盾的群体。以我看来,其一,日本民族是一个冷漠和热情的结合体。日本人身处自然灾害多发的岛国,往往对生活拥有珍惜和绪化,情感丰富而多变。但是在人际交往中却又往往表现出冷漠,冷漠而多礼。这是其一……”
端着温热的茶杯,管明棠又继续说道。
“再者说是日本民族是优雅与残忍的结合体,概括的来说就是“菊花与刀”。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纹,代表日本公家文化中那种恬淡优化和高雅的审美趣味的表现。日本的插花艺术,茶道文化,和歌,障壁画等无不显现着这一切。但是另一方面,“刀”文化同样是日本民族的一个很显著的特征。日本的“武士道”原本是由我们的儒家文化演变而来的。我们信奉“仁义礼智信”,而儒家思想传到日本,虽然受到日本人狂热的信仰与接受,但是却与日本的武家文化杂交起来而衍生出了“武士道”思想。“武士道”的核心思想把儒家文化中最核心的“仁”和“义”替换为了“忠”和“勇”。于是形成了具有浓厚日本特色的“武士道”思想。不讲仁义,而极端重视“忠”和“勇”。当然,这都是其次,就像的你说的那样,对强者的服从!”
话声稍稍一顿,管明棠的神情中带着一丝感慨。
“于我看来日本民族是服从于反叛的结合体。日本民族同时具备极端的服从性和极强的反叛性。“武士道”思想造成了日本人服从上级,服从强者的本能。在日本历史上这种精神简直发挥到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大名对自己所属的武士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主公命令臣下死,不需要任何理由家臣就必须切腹。在政治交往中也是如此,日本人非常容易屈服强者。日本人在遇上强敌自己无法取胜的时候往往就会屈服于对手。国际交往中更不用说,近代以前中国是亚洲霸主乃至世界最发达的国家。这时日本就极力以中国弟子自居,时刻表现出谦恭以及虚心求教的态度。如唐代派遣“遣唐使”就非常积极。而且吸收中国文化也是不遗余力。而自从美国打开日本门户,日本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蚀与西方势力的侵略以及冲击。明治维新以后就坚决地打出“脱亚入欧”的口号坚决追随西方列强。但是,在日本人身上,反叛性也有着极其鲜明的体现。日本民族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民族。利益至上在日本民族性格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当自己的“上位者”实力削弱的时候,日本人往往会毫不犹豫地反叛,比如在历史上对中国的多次挑战。”
从茶几上的烟盒中取出一根香烟,在陈布雷拒绝后,管明棠自点着一根,然后吐出一口烟雾,沉思片后,管明棠又继续着先前的话题。
“南京要求我华北应对日本施以仁义,但是以南京诸公对日本之了解,对日本施以仁义,又能得何回报?以日本之民族性,一味之仁义,所换来的不过只是嘲讽,所以,于我看来,对待日本人,其实无非四个字,恩威并施,在战争上施以严厉打击,在战俘营中加以严厉看管,只有利用他们的服从,利用他们对强者的恭顺,才能让其于未来为中国所用!”
“确实!”
曾在日本旅居过的陈布雷,听深有感触的表示了赞同。
“季陶先生,也是这样认为,他赞同对敌俘、敌侨施以严厉制裁!”
在表示了赞同后,陈布雷又委婉的说道。
“不过,中央认为,出于未来以及国家声誉的考虑,应该对敌侨加以一定的保护,毕竟,我们中国对日本,是文明对野蛮、仁义对残暴,而不能让我中国划入野蛮之列……”
虽是委婉,但管明棠也听出了他的潜台词,对敌俘没有人能说出什么,关键问题在于对敌侨的问题上,在南方有报纸报道一些发生了东北的让人不快的事情,那些报道让参谋部大为光火,但是却宁可保持沉默,因为他们只是敌侨,没有人会在意他们被杀死或者被qiáng_jiān。甚至于在有的报纸上,则宣称这是军人的权力,那些日侨在中国扬威作福的时候,就应该想到有一天同样事情会轮到他们头上。
不过在官方态度上,管明棠自然会维护中国的文明。
“陈主任,不过只是一些小事情罢了,现在,在东北的部队已经加强了军纪,已经很少发生针对敌侨的犯罪,但是,你要知道,我们可以约束军队,但无法约束平民,比如说,有平民他的家人被日本人杀死了,他杀死一个日本人,难道我们还要把他送上法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