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天气一天天的转暖,不知不觉之中,大地上封存的积雪开始消融,天色转蓝,云彩也开始洁白地呈现,树木的枝条变得舒展柔软,总之春天正在到来,几只翘尾巴的小麻雀在原野上飞来飞去的。
突然,伴着剧烈的爆炸、地动山摇之中,那些小麻雀被惊飞了,一片浓浓的硝烟笼罩了远处的地平线。
在这地动山摇中,远远的看着那被硝烟笼罩的矿场,管明棠的脸上露出些许笑容。
水厂铁矿是北方矿业投资的十四座铁矿之一,按北方钢铁未来五年的规划,到民国三十三年,其成为一个年产3600万吨钢铁的超级钢铁托拉斯,也就是在五年内,公司钢铁产量去年提高6倍。
春节过后,随着邯郸公司的一座年产250万吨炼铁高炉以及炼钢、钢材连续生产线的投产,意味着北方钢铁已经拥有了领先于这个时代二十年的炼铁以及炼钢技术。
作为公司的支柱产业,钢铁技术在公司内进步很快,在过去的6年间,数千项炼铁、炼钢、钢材连续生产等相关技术被成功吸收,并转化为生产力。而新型高炉、顶吹转炉的投产,意味着北方公司真正的实现钢铁生产的突破。
3600万吨!
这一产量看似很高,足以让中国成国这个时代第二大钢铁强国,在钢铁产量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存在。但在另一方面,这一产量甚至还不如一家民营钢铁企业的产量。但40年代的世界,绝不同于21世纪。
但并不是有了钢铁生产技术就能够生产出足够的钢铁,原料的供应才是限制钢材生产的真正原因,正因如此北方矿业除去对现有矿场进行扩建之外,才会于河北、察哈尔以及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煤铁矿场加以收购或者开发,从而确保北方钢铁原料供应。
“主任,根据对水厂露天铁矿的规划,两年后露天矿投产时,每年可生产500万吨铁矿石,与之相对应的是,本地小型铁矿亦可提供500万吨铁矿石,预计二十一年,迁安地区大中小型铁矿可向公司提供一千万吨铁矿石……”
在的介绍中,管明棠点点头,望着正在建设中的露天铁矿说道。
“工业生产,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原料的供应到生产,直至市场销售,无一不是环环相扣,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直接影响到生产……”
扭头看着身边的赵慕杰,管明棠询问道。
“公司对钢铁市场的调研怎么样?产量与市场相对应吗?”
尽管明知道战争需要钢铁,但在另一方面,管明棠清楚市场原则,企业产能的扩张必须以市场为前提,否则市场必定将会“回报”企业。
“首都以及各地的重建需要大量的钢铁,根据计算,仅首都、上海的重建,就需要200万吨钢铁,在未来五年内,全国建筑市场需要2000万吨钢铁,而真正的需求来自工矿业上的需要……”
作为北方钢铁总经理赵慕杰如实的回答着主任的问题。
“公司市场部曾对未来的钢铁需求量进行过分析,五年后,中国的年钢铁需求量理论值在5000万吨左右,而公司产能的扩张则是依据这一需求量的70进行调整,考虑到各省亦将投资兴建小型钢铁企业的建设,其产量应在200-400万吨,因此,届时其剩余产能将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赵慕杰并没有道出实情,北方钢铁之所以规划了庞大的发展计划,其目的并不仅仅只是理论上的中国对钢铁需求,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大规模的建设,以事实性的产能垄断全国钢铁市场,从而迫使其它任何有意投资钢铁的企业或者个人,甚至政府将资金转往他处,而非在这个行业中,同不可战胜的钢铁巨无霸竞争。
而所谓的5000万吨的理论市场相比于3600万吨的产能,却是极其“狭小的”,日本的钢铁市场需求理论值是2100万吨,但实际需求又是多少呢?不过区区数百万吨,但赵慕杰相信身边的这位主任,会支持这一产能的扩充,充足的钢铁将能有助于工业机器的生产以及军事装备的生产。
“汉阳的t型高炉预计在什么时候投产?”
t型高炉是北方钢铁与德国公司合作的产物,准确的来说北方钢铁引进的是那座年产120万吨的3000立方高炉的炉体,而北方钢铁则用一系列的技术对高炉进行了改进,使产量增加一倍达到250万吨,而北方钢铁的收益则是拥有了生产超大型高炉的技术。
充分引进现有先进技术,再利用未来技术对其进行充分的改进,在技术消化的同时完成技术跃进,多年来公司正是通过这种特殊的引进消化方式,实现了技术进步,这在北方钢铁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当各国钢铁企业依然采用20年代或30年代中期技术,北方钢铁的钢铁生产技术已经等同于50年代中期水平,领先各国近二十年。
在北方钢铁如此,在其它各子公司也同样遵循着这一模式,而这一与众不同的模式不仅令技术泄密对公司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而且又能够确保公司的技术领先地位,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促进中国的技术发展,为中国的未来赢得时间。
三十年代的技术主体、四十或五十年代的技术分支,待两者完美整合并完成技术吸收之后,中国的整体科技水平将与欧美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可能领先数年。
“明年六月,至明年年底,汉阳、邯郸两公司将完成6座新型高炉的建设,届时公司的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