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越沧海>449.第449章 围成都

三万多宋军马步水兵居然一战而没,溺毙战死者总计逾两万,余众溃散逃亡者占了大半,小半则跟着曹彬投降了吴越人,经过仓促改造就成了吴越军队征战蜀地的自干五。

正月的最后一日,月底的新月之夜,总是伸手不见五指。一队打着宋军旗号的船队星夜四更时分溃散至泸州城下,先锋人马拿出东路军兵马都监曹彬的关防印信,口称前军遭吴越水师阻击,战船折损大半,马步军得曹都监果断以水师战兵断后,得以登陆南岸,然军械资粮大多随船战沉,不得已退回泸州暂且固守,以待后续资粮补给、再率余部陆路进逼戎州。

所有物件看上去都是真的,不过泸州守将也不敢半夜开城,只得从城头吊下酒食衣被犒军,让他们暂且等待,约摸等到五更天,才有人趁着蒙蒙亮的光影辨别城下人马服色衣甲,果真全部是宋军人马,这才开城。然而如此小心谨慎依然没有用。不过一盏茶的时间之后,入城人马鼓噪起来,泸州小城连瓮城都没有,夺了城门之后,对于守军来说就是个死罢了。这些留守的人马本就是二三流的厢军,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原来后蜀孟昶时代的蜀军换了层皮直接变成宋军,自然谈不上为赵炅卖命,略微厮杀了一番,死伤了几百号人之后,便反正投诚了过来。

同样的情景,在川南地区,一两日之内连续上演了两三处,其中戎州以西的泸州其实还算是一个偶然情况罢了,无非是因为吴越军队与曹彬交战的战场已经在泸州附近了,一伸腿再跑三四十里就到,自然是不占白不占。其余两处吴越军队的发展方向则是沿着岷江溯流而上,向嘉州、陵州、眉州等方向突破,不过那边的宋军相对戒备更好一些,被骗开城门的无非是两处县城,以及嘉州州府,到了陵州便吃了闭门羹——因为陵州和眉州已经和如今王小波起义军控制的邛州、蜀州接壤,在川西征战的王全斌自然会分出少量殿前司禁军在眉州与陵州部署,这些人马丝毫不受曹彬的节制,哪怕打起曹彬的旗号骗过了他们,他们也不会擅自让友军出入。

不过,无论陵州眉州的宋军会不会上当,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反正戎州的吴越军队已经击溃了曹彬,东线暂时已经不会有宋军有余力来戎州搅局了。戎州的四万吴越军队除了留下万人守备各处,同时还开仓放粮募集原本反正过来的蜀军乃至义军镇守地方,其余便可以抽出将近三万马步军正规人马沿岷江西进强攻。

说是吴越军队开仓放粮赈济遭了兵灾的百姓和原蜀军,其实也不尽然,因为戎州、泸州、嘉州的官仓里面存粮根本不多,经过宋人在四川的一年半搜刮,各处常平仓也就够驻军使用后稍有余量罢了。所以吴越人其实是放了至少两万石的玉米面来赈济百姓降军。之所以用玉米面,一方面固然是当初在昭通、攀枝花一带吴越人的山区屯田只能种植玉米为主,另一方面磨成玉米面也可以防止玉米这种作物的种子加速扩散。因为玉米面吃着和稻米小麦明显不同,所以略一宣传之后,当地百姓都可以切身感受到吴越人是拿出了自己的军粮来赈济兵灾。

有比较才有忠诚可言。川南百姓原本因为旁户之苦,对孟昶的统治也是颇为敢怒不敢言的,以至于宋军刚来的时候完全没有凝聚力可言,对孟昶的政权也缺乏为之死战的动力。最后当完带路党之后,才发现被带进来的宋人更加刮地三尺犹有过之,这时候想后悔都来不及了。一年半来,蜀地真正穷苦的百姓就是在这种悔恨中度过的,如今,当皮包骨头的旁户们按照民户编制每一户人都可以领到一袋包谷面,回家拾柴蒸了吃上热腾腾的包谷面饼子之后,人心便已经彻底争取过来了。

再加上吴越国不收人头税,不用服徭役的政策已经全面实施了超过十年,纵然消息再闭塞,蜀地百姓也多少是有耳闻的。现在吴越官方在军队派粮的同时大量宣教吴越国的善政,强调这一举措。在戎州,泸州,嘉州,原本逃入岷山的旁户百姓,乃至在农民起义之后才逃散离开州城进入山区、准备相机投靠农民军的百姓,如今也纷纷重新回归户籍,领取赈济。仅仅从回归百姓中择拣体格健硕、又有自愿从军意愿的义民,便可凑成近万人马,派遣数百军官渗透控制,足够驻守地方,担任守城职责。这样一来,将来吴越军队在蜀地进一步拓展地盘后的留守兵力问题便可以很好解决,极大地解放出了亲从都的精锐战斗部队。

……

显德十五年二月初四,按部就班行军攻战的吴越亲从都三万马步军兵临陵州,统兵将领分别是申屠令坚和杨继业。宋将王全斌还在成都与王小波激战,本人无法分身南下,吴越人堆架土山、以火炮轰击城墙打开缺口,随后手执铁盾的掷弹兵开路,手段之后,只有两千禁军骨干的陵州城便被猛攻陷落了。吴越大军迫城之时,城内原蜀国降兵和百姓甚至在城内靠近城门处的街坊放起火来,迎接吴越军队入城,宋军的抵抗完全没法有效组织。

入城之后,经过查明真相,才知道原来是战前王小波、李顺一脉的人提前在城内发展了一些义军,结果王小波和李顺自己暂时没有兵力可以南下,却被吴越军队火线攻城赶上了,而且据说临近的眉州城内也有部分提前发展的内应。申屠令坚闻讯大喜,也顾不得休整,继续整军北上,三日之内,又克眉州。如此一来,岷江中游


状态提示:449.第449章 围成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