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越沧海>470.第470章 高潮迭起

烈日当空,血腥与尸臭交织地氛围,让泗水两岸如同九幽鬼域一般。正午时分居然可以渲染出如此森森阴煞狠辣之气,实在可以说正在进行的这场大战,是一场夺天地之造化的血战了。

明军依靠中线的顽强死战,与两翼依靠梯次火力压制带来的持续蔓延包抄,逐步把泗水西岸明军阵列的正面宽度劣势逐渐扳回来了,从清晨厮杀到中午,数以万计的人命消失在这条河流的西岸,明军先锋终于不必再忍受着南北西三面都被敌人包抄猛攻的劣势,他们的南北两个方向已经被站稳了脚跟的友军牢牢把住,此后只要安心对付好正面的敌人就可以了。

当然,为了撑持到这一步,明军在最初钉下的那个中央桥头堡地区的死伤也是颇为惨重的,经过略略统计,至少有八个指挥使的方阵,在此前半日的血战中被宋军彻底全歼杀绝——一个指挥使方阵是五百人,八个阵便是至少四千人的全军战死。若不是明军当机立断组织了少数死士用自发的人肉炸弹战术绝了零星投敌的后路,把战友们逼上必须背水破釜的绝路,这种程度的血战是不可想象的,在打到这一步之前明军先锋早就该崩溃了才对。

指挥使级别全军战死的就有四千人,剩余二三十个第一批过河的明军方阵死伤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林林总总加起来,明军在战线中部一整个上午的厮杀中,死者已然逼近了万人,负伤者居然还比死者略少一些——这主要是因为被全歼的那八个方阵是全军战死的,连伤员都没有留下,这才让这个伤亡比看上去如此夸张而不合常理,死者居然比伤者还多。从比例上来说,明军在战场中段的死伤至少在30以上,战死者近两成。

付出了这么惨重的伤亡,而宋军的综合伤亡更是明军的一倍以上,在整个上午,各条战线宋军死伤总和将近五万人——大多数大交换比的死伤都是接战前明军的火器优势带来的,以及两翼渡河阶段中宋军堵河岸的人马被明军用火铳队和霰弹炮屠杀所致。真正一刀一枪的肉搏战中,明人体力不如北方的宋人,虽然有兵器铠甲的优势,综合算来交换比也不逆天,要杀死五个宋兵,明兵至少也要死三四个。不过宋人更大的一块损伤则是在于捧日军和铁林军这两卫中原最强骑兵上——虽然最后在步兵方阵一个个压上来夯正面肉搏后,赵炅也以金鼓下令让王审琦曹翰尽量把捧日军等骑兵部队从消耗战战场上撤下来,但是这些骑兵部队至少已经折损了近半的有生力量了,四万骑兵,扣除战死、重伤、折损了战马的,能够继续作战的不足两万人,这对于宋军的战略预备队机动性是个极大的打击。

此刻,过了午时,明军的态势终于彻底好转了,因为明军的正面宽度首次超过了宋军,宋人也被持续的杀伤耗尽了大部分预备队,骑兵机动力量也残了,再也无力堵截明军后军过河,也不再试图往两翼延伸获得更大的正面宽度,而是稳扎稳打步步攻防。明军总兵力数量上的优势,也是到了这一刻才逐步明显起来,两翼渡河后一旦没有被粘滞就以纵列快速行军,若是遇到宋人不死心,把王审琦曹翰最后的骑兵力量放出来骚扰,则就地转入反骑兵空心方阵。见识了这种刺猬一样的长矛火枪方阵厉害的宋军骑兵稍微一接触,付出了数百尸体后便会退去。

……

“陛下!如今这局势,只怕两翼要被明军反包抄了,光靠王审琦的骑军根本顶不住这些部署灵活,随时可以就地结阵的明人。依臣之见,唯有把推上去的炮兵都转向两侧才是正理。臣观明军的菱形火铳长矛阵,弊端便是在防备骑兵时一旦展开阵型,便长时间活动不利,行动困难,只可阵地接战,等敌军骑兵来冲;而骑兵若是逡巡不冲,他们便靠火铳队换到前排放枪射杀骑兵队。如今看来,唯有让骑兵队有远于敌军方阵的霰弹炮与火铳射程的兵器,才能逼着敌人打散这等阵势,而后王审琦才能一鼓冲杀而上!”

在赵炅脸色越来越黑的时候,帮着赵炅坐镇中军的石守信总算给出了一点有价值的建议,赵炅一听果然有理:明军的长矛火铳方阵,最大的弊端就是展开之后不能行军移动,一动就会打乱,所以展开后只能等着敌人撞上来。而骑兵部队之所以不得不撞上来,那是因为骑兵的远程火力射程不如长矛火铳方阵,火铳的存在就是为了弥补长矛刺猬阵这种近战无敌、但缺乏对抗远程的的缺陷。如果有一种兵器的射程比长矛火铳方阵中任何一种远程兵器还远的东西,这个局不就破了么?

“速速让后排督阵的炮兵全部转向两翼!要快!马上推上去给骑兵助战!”赵炅怀着难得的侥幸,立刻让传令兵下去部署。宋军自开战至今,总算是做出了第一次有利无弊的得当部署,而且战争进行到这一步,局面已经铺得很大,节奏也明显放慢了下来,纵然宋军火炮用马车拖着依然走得比步兵还慢,在不赶时间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缓缓到位。

王审琦的捧日军又付出了上千人的死伤,等待了小半刻钟后,两翼的战局终于迎来了一丝转机。当实心铁弹以平射的角度射入一个个边缘紧凑的长矛火铳空心方阵的时候,明军终于产生了一丝动摇。捧日军和铁林军也在明军的乌龟壳刺猬阵遭到炮击后逡巡拉开距离,远遁到明军火铳和霰弹炮都打不到的距离上,左右巡视如同饿狼一般伺机而动——果然有两三个正被炮弹


状态提示:470.第470章 高潮迭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