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在周围忙碌的实习救援师们,到是无意中很喜欢满足张家人的‘兴趣’,他们别管是吃饭,还是整理药品,或者给这些遇难者清理身上的辐射残留,讨论的最多的话题就是杨玉英。
听说她是四年前考上的救援师,她参考的那一年,所有救援师的风采都被她一个人压了下去。
第一年,她就获得了救援师贡献奖,不是新人奖,而是国内救援师们的最高荣誉之一。
到了第二年,她在国际十八项救援师有关的奖项中都获得了金奖,由她亲自带领的救援师团队,在支援非洲几个国家时,以最简陋的器械救下了四万多的遇难者。
当时国际救援师协会的人,还有无数都在现场,当年著名的摄影作品《她和它》,主人公就是杨玉英,获得了无数个摄影奖项,可谓万众瞩目。
著名的救援师杂志《圣徒》,撰写文章赞扬杨玉英是上天为这苦难的世界降下来的一滴甘露,称呼杨玉英为天生要做圣人的女子。
从第三年起,她已经是公认的,最年轻也最优秀的救援师之一。
“这回幸亏杨先生离得近,赶到的最快,我想,损失应该能控制得比较小。”
“说起来,杨先生参与研发的地陷探测仪,似乎是越用越好用了。”
“本来就是,越用积累的数据越多,可不就越好用?哪一日真能提前预测,就是人类彻底征服地陷灾害的时候!”
“哎,我昨天晚上太累,一回宿舍就睡着了,根本没赶上杨先生的授课,也不知道能不能借到笔记。”
张家人听着周围所有人对杨玉英的赞美,心里又是高兴激动,又是别扭,还有些不是滋味。
尤其是张家两兄弟。
想到他们两个曾经还去找杨玉英放话,说出过不许她回来打扰雪林,打扰他们一家人之类的话,两个人就有点抬不起头,哪怕这些话没有别人知道,他们也有种如芒在背的感觉。
要是有人知道这件事,两兄弟就不必抱怨如今的工作工资少,任务繁重,哪家公司会雇佣天才救援师杨玉英的‘仇人’呢?
……
地陷灾害发生的时候,张雪林正在刷碗,她男朋友带着儿子在客厅里看电视。
洗碗池中的碗筷堆叠成山,污水横流,张雪林刷碗的姿势很是娴熟,耳边忽然听到熟悉的地名,刷子登时落了水,她两步冲出厨房,看向电视屏幕。
“干什么呢?水管都不关!”
张雪林被男朋友撞得趔趄了下,目光却没动,一直听完遇害者名单,才低下头,轻不可闻地吐出一口气。
没有熟悉的名字。
她……养父母都平安,哥哥也平安。
不多时,新闻里再一次出现了特别熟悉的名字。
其实,玉英这个名字也很好听。
这两年天天在各个渠道听这个名字,时不时在网络上相遇,虽然只是单方面的,张雪林也已经习惯了,并不会如一开始那般只要听见就要犯病,就要疯癫。
这么久的苦日子过下来,她的疯病到似是好了许多,她以为——自己已经忘了以前的生活,可是就在这一刻,无数记忆纷至沓来,不肯让她有丝毫的回避。
她做过张家的小公主,被捧在手心里活了二十几年,她学的是画画,也本以为自己的一生都要献给绘画了。
没想到那一切都是虚幻,都是假象。和蔼可亲的小叔陡然就变了张嘴脸,家里一出事,好父亲,好哥哥都成了把利益放得比情感更重的人,她就这么被抛弃掉,就好像她只是个能轻易舍弃的东西。
张雪林的目光落在茶几上,上面有几份杂志,封面上的摄影作品叫《她与它》。
杨玉英坐在地陷空间的边缘,神色冷淡,面前便是很难留下影像的地窟,而她身后趴着一只软软的,只有巴掌大小的小猫,小猫正在酣眠。
因为磁场的缘故,拍出来的照片影像扭曲而模糊,但正是这种模糊,居然为这幅作品带来了很奇妙的感觉,所有看到照片的人,都会不知不觉地被其吸引。
“又发呆,整天不是发呆就是犯傻,就你这样,还想和我结婚?我娶你还不如娶个棒槌。”
男朋友在厨房里小声嘀咕。
他明知道自己能听得见,他还偏偏要不停地说,张雪林忽然笑起来,笑着笑着,泪流满面!
她猛地把围裙扯下来扔在地上,推开大门就走了出去,走到阳光下,张雪林顿了顿足。
没有人追出来哄她。
张雪林愣了一会儿,抬起手对着阳光照了照,杨玉英的手经常被人赞美,她的手也很好看,手指修长,只要不细看,同样很漂亮,这曾是一双拿画笔的手啊……
半晌,她又转头回去,她不是多爱这个男朋友,也不是害怕,她早就不是当年需要别人全方位保护,一点风都不能透的娇弱的花朵,从她义无反顾地离开张家那一天起,她就已经和以前完全不同。
可她凭什么离开?这房子的首付有她一半,她也有努力在网上接插画,接各种画作,赚钱来还房贷,这是她的家,她的房子,她肯定不会走。
张雪林现在其实可以找一份好工作的,当年张家在她身上泼下的污水,坏了她的名声,可这么多年过去,人们总是善忘的,以她的学历,只要不是要求特别高,想找一份教美术的工作绝对没问题。
可是她经历的一切,比想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