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眼睛?
台下的嘉宾们和媒体记者们一下子躁动了起来,不光如此,正在直播发布会的各个平台直播间,也一下子热闹起来。
没错,就是人工眼睛。吴浩重复确认道:“我们有没有可能来制造这样一只人工眼睛来帮助或者替代我们原来的眼睛,帮助失明者来恢复光明。”
说道这里,吴浩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事实上和大家想象的非常不一样,人工眼睛其实并不复杂,换句话来说,人工眼睛我们已经实现,它不就是我们正在使用的各种摄像头,摄像机吗。
我们人的眼睛不是和这些摄像头摄像机,相机等感光拍摄设备一样嘛。”
他的话落,台下更加嘈杂了起来,几乎每个人都开始讨论了起来。
吴浩呢,见状笑了笑,然后摊手说道:“是的,这并不稀奇,也并不复杂。
真正复杂的实际上并不是人造眼睛本身,而是人造眼睛如何将视觉画面传输给我们的大脑。
这就是目前医学界所研究的人工视觉系统,及如何让已经失明的人重新恢复视觉。
其实针对不同的病症的失明病人,所针对的治疗也是不同的,比如一些白内障患者,完全可以进行白内障手术进行清除,更换人工晶体,使得这些白内障失明患者重新恢复光明。
针对一些角膜缺失或者角膜疾病的失明病人,只要有合适的角膜,有捐献者,那么这些失明病人也会重新恢复光明的。
还有一种人工视虹膜技术,也可以用于虹膜损失的一些疾病治疗,帮助这些患者重新恢复光明。
不过,以上这三种病症,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要基于患者的视觉传导通路以及视觉中枢无功能性障碍。
简单来说我们把眼镜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眼球表层和眼底两部分。眼球表层的病症可以通过一些手术治疗,有很大的可能恢复光明。
可是一旦眼底出现问题,那么基本上失明病人就彻底失去了光明,永远陷入黑暗之中。
比如我们常见的视网膜脱落,视神经损伤等疾病,都将导致不可逆的视觉损伤。当然了,还包括一些眼睛受到极大伤害的患者,这些人也是不可逆转的。
而另一种人工视觉技术呢,则是叫做‘电刺激视觉中枢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将人工眼睛所获取的数字画面通过微电极组刺激视觉神经,当由此产生的视觉神经信号抵达脑部时,患者就能重新“看”到图像了。
目前这种电刺激视觉中枢技术’已经开始了一些临床治疗实验,能够让一些完全失明患者,看到一些模糊的画面轮廓。
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模糊的画面轮廓,将会越来越清晰。”
说到这里,吴浩调整语调说道:“而我们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这项技术呢,和这种‘电刺激视觉中枢技术’其实很像,但也有很大的不同。
大家知道,我们在神经生物电信号控制技术和意念控制技术上的研究有一定的积淀。
而这两种技术的呢,一种是利用运动神经所传输的大脑所生产生物电信号来进行捕捉识别,从而控制相关的设备。
另一种意念控制技术呢,则是利用大脑所发出的脑电波来进行捕捉识别,从而控制相关的设备。
这两种技术都是输出,通过捕捉大脑的想法和命令,来控制外面的设备。
那么我们有没有一种技术可以让我们的大脑来感知外面的环境呢,或者说我们来研制一种人工感官系统。
于是我们将注意力放在了神经所传输的这些生物电信号之中,那么我们如何来模拟我们视觉神经所传输的这些视神经信号,并将它准确完整的传输到我们的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呢。
确定了目标,我们随即开始了相关的科研公关。整个过程及其不顺利,甚至是困难重重。
虽然过去也有相关的设想和技术论证,但是对我们的项目研究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我们只能是另起炉灶,重头开始。
首先自然是基础理论研究了,这方面我们邀请了国内众多眼科神经外科,脑科的专家进行共同讨论研究,并成立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小组,为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我们我们还得招募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才,从而开展相关的技术研究。
并且,我们打算将这个项目列入公司的五年计划甚至是十年计划,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关于这个项目,我们谁也不知道,它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出现成果。”
说到这里,吴浩调整了一下气息,然后环视看了一眼众人,然后接着说道。
事实上摆在整个项目研发团队面前最大的难题,并不是项目本身的问题,而是如何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大家知道,不同于意念控制技术和运动神经生物电信号控制技术的输出,这一次我们所做的这个人工眼睛项目是从外输入。也就是说要将外界数据输入到大脑之中,这比如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性。
我们必须确保相关测试足够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放在我们志愿者的神色进行测试。
这项技术到底安全不安全,会不会对人脑造成损失,长期佩戴会不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等等。这方面我们没有参照物,所以也无法进行评估。
所以我们一切智能从头开始,先从动物身上进行一些测试,比如小白鼠,兔子,猪,猴子等等动物。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