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军工科技>第一百二十六章 小规模战斗中的利器

如果说与装备研究所所研发的‘狂蜂’无人机集群攻击系统是用于战役或者战场打击层面。

那么吴浩他们独自开发的这款‘战场清扫者’则是运用于小规模战斗。这两者的用途不一样,成本也相差了很多。

虽然核心技术都是依赖于集群控制技术,但这两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狂蜂’无人机集群攻击系统,它的覆盖空域范围更广,集群更为庞大,因此受细微地形的影响较小。

在进攻方式上面,也更加的直接干脆。发现目标,击毁目标,一架不行那就多来几架,反正对于庞大的集群来说不成问题。

对于这种应对与小规模战场和战斗的‘战场清扫者’却不行,因为使用环境和使用者不同,所以这种小无人机的集群不可能太大。

而且这种小型高速无人机因为体积比较小,所以续航时间十分有限,一般就只有十来分钟。

这就限制了机群的数量和覆盖的范围,所以理想状态下,这种小型高速无人机打击集群,一般在两到一百架左右。

低于这个数字,就是另一种单一的小型攻击性无人机了。比如在之前我们上映的那部军事电影之中,特战队员们使用小型无人机去攻击敌人的迫击炮阵地。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装有手榴弹的小型无人机。它能在使用者的控制下去攻击方圆一公里内的任意目标。

这个距离已经达到了迫击炮火箭桶的攻击距离,更是远超一些枪榴弹和步枪的有效射击距离。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随意的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它能够和导弹一样,在人的控制下去攻击那些想要攻击的目标。

而且近三百公里的飞行时速,让它很难被敌方进行拦截。

因此这种小型高速攻击无人机,也成为了目前各国特种作战中重要的火力打击武器,更是成为了反狙击手和反游击小队袭击的利器。

当然了,这种小型无人机并非没有它的弱点。续航时间段,重量轻,携带弹药少威力有限都是他的弱点。并且控制和上手能力要求比较高,操作手需要进行多番练习才能适应。

比这个数字多的呢,那就是大型集群攻击无人机了。所担负的任务也到了战场,战役甚至是战略级别的重点目标打击阶段,由专业的部队负责控制。

而吴浩他们所开发的这种‘战场清扫者’则是介于这两者之间,其实说白了就是将众多小型高速攻击无人机集结起来,形成一个小规模的战场打击群,用来对付敌人的小规模有生力量。

相对于需要专人进行控制的那种小型高速攻击无人机,这款战场清扫者只需要使用者进行发射,设定相应的侦查打击区域就可以发射后放手不管,由小型高速攻击无人机集群自动在设定好的区域内搜索寻找攻击敌方目标。

并且,这种无人机还能搭载敌我识别技术。在敌我夹杂的战场上,自动识别出我方和敌方目标进行选择性攻击。

举个例子,比如我方的车队或者作战小队受到敌方埋伏。通常这种环境下,我方的反击很难展开,而战场清扫者这时候就可以发挥出它的作用。我方人员只需要躲藏在掩体内放飞这些小型高速攻击无人机,然后就可以在划定的区域内搜索攻击敌方人员目标。

尽管这种小型高速无人机的单个的威力会比较小,但是它所攻击的是敌方人员。如果精度足够高的话,那么它甚至可以贴近敌人最为脆弱的脸部,颈部,裆部等致命区域爆炸,从而杀死或者杀伤敌人。

事实上,现在作战理念中,已经不会要求单兵火力装备有多大的威力,不管是枪榴弹还是手榴弹,也一直在缩小装药量。

从一些数据上面可以明显的看出,二战的时候手榴弹的装药量基本上都在一百克以上,而到了现在各国装备的手榴弹装药量都在五六十克左右,消减了一倍多。

除了方便携带和携带更多的数量以外,也是为了能够尽可能的杀伤敌人。因为在作战中,杀伤一个敌人比杀死一个敌人更有作用。

虽然他们这款‘战场清扫者’规模比较小,单个攻击无人机也比较小。但是相比于‘狂蜂’无人机集群攻击系统,这款‘战场清扫者’的难度更大。

‘狂蜂’无人机集群攻击系统的难点是在无人机大集群的控制管理方面,而他们这款战场清扫者呢,则是在于信息的及时捕获处理方面。

首先第一个难题,他们这种小型高速攻击无人机,如何在复杂地形,如丛林,城市,废墟等这类环境下,保持正常高速飞行,避免撞上障碍物。

这里环境中,障碍物多而杂,小型高速攻击无人机如何能够自由高速穿行,不受影响,这就需要有专门应对的技术来进行解决了。

在穿越机的竞速比赛中,是通过参赛选手佩戴专门的第一视角视频眼镜进行控制。穿越机的速度和穿越障碍的顺畅程度,完全取决于操作选手的个人反应控制。

即便是经验技术丰富的选手,在复杂的环境中也会经常出现“炸机”(注1)的状况发生。

所以要克服这个问题,就必须让无人机时刻探测周围环境和障碍物,并自主快速规划出一条可行的飞行路线。

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为无人机安装相关的传感器,比如距离传感器,雷达,影像传感器等等硬件设备,让无人机能够发现周围的障碍。

仅仅是发现这些障碍还是不够的,还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六章 小规模战斗中的利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