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重生之唐帝李承乾>第514章:度量衡

安西都护府收复波斯呼罗珊地区的消息传回长安,李承乾十分高兴,大大的嘉奖了他们一番。

并在呼罗珊地区设立总督府,由卑路斯担任第一任的波斯总督,总督府有别于都护府和都督府,拥有自主权,却受都护府制约。

大食的使臣来到长安,面见李承乾,将哈里发的意思带到,并献上宝物,以示诚意,从此大食和大唐互为兄弟之邦。

李承乾原本打算出兵攻打大食,但转念一想,战线拉的太长,补给困难,又加上现在的大食势力不俗。

跟它死磕的话,只会拖垮大唐的经济体系,得不偿失,这样做还有可能让吐蕃捡了便宜。

别看吐蕃实力受损严重,一旦大唐要是实力受损严重,吐蕃很有可能卷土重来。

经过再三的衡量,李承乾最终决定同意和大食议和,承认除了呼罗珊地区以外,其他不属于大唐的地区归大食所有。

被大食占据的原属于大唐的疆域归还给大唐,大唐和大食签订兄弟盟约,双方进行贸易往来。

“大家!工部尚书递来一份折子,还请大家御览。”王泉将一份工部的折子给李承乾。

“这份折子就先送到东宫去,让太子先看看,试着处理后,再拿来给朕瞧瞧。”李承乾说道。

是时候历练一下太子的治国能力了,先让他处理一些政务,自己再从旁指点他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诺!”王泉领命,拿起桌上的折子,叫来一名宦官,让他把折子送到东宫去给太子。

太子李厥看过奏折之后,招来东宫属官商议一番之后,在奏折做了批注,让人送到李承乾的手里。

李承乾看过李厥的批注之后,命人将李厥叫到紫宸殿问话。

“儿臣见过父皇!”李厥行礼道。

“免礼!坐!”李承乾道。

“谢父皇!”李厥谢恩坐下。

“朕看过你对工部递来的折子的批注,工部的折子你已经看过,你觉得工部提的事情不需要更改吗?”李承乾问道。

“工部在奏折上说,现在的度量衡不够精细,不太适合现在大唐精密仪器制作,要求重新修改度量衡。”

“如今的度量衡是在太宗时期修改而成,儿臣和臣下都觉得并无不妥,所以,儿臣觉得根本没有那个必要去再修改什么度量衡,用原来的就好。”李厥说道。

所谓的度量衡其实是指计量长短用的器具称为度,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

唐朝的长度以唐太宗的双步(左右脚各迈一步)为尺寸标准,叫作“步”,并规定三百步为一里。一“步”的五分之—为一尺。

十尺为一丈,一千五百尺为一里,其他的重量容积都有相应的单位,如升、斗、斛、石等。

相比较后世来说,多少有些偏差,后世一里等于500米,唐朝一里却只有454.2米,比500米短了45.8米。

其实说真的现在的度量衡计算方式还是可以的,并不用多少改动。

不过唐朝的尺子的长度在28厘米到31厘米之间。

这样丈量出来的尺度就会有些偏差,所以李承乾决定将这些丈量的尺子都统一长度。

“如今南北差异,各地的尺子长度不一,更何况,人的步伐长度大小也会存有差异。”

“所以,朕决定将长度都确定在一个范围,不再用步来丈量长短。”李承乾说道。

后世的长度标准就不错,李承乾打算照般后世的长度、面积、容量等,就连时间都要改成二十四小时制。

“父皇打算怎么改?”李厥问道。

“我们先将现在的时间改动一下,原来我们使用一天十二个时辰,现在改成一天二十四小时。”李承乾道。

“二十四小时?”李厥疑惑道。

“对,二十四小时,也就是将一个时辰分成两个小时,一个小时等于六十分钟,一分钟等于六十秒,全用数字的话就会精确许多。”李承乾道。

李厥想了想,确实比用十二个时辰要精确不少。

“可是父皇,这要如何套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李厥问道。

也是,现在不比后世,有钟表来计算时间,现在的大唐没有钟表这样的东西。

“这点朕早已经想过,自有办法处理,你到时候便知道了。”李承乾说道。

时间的计算可以用沙漏来解决,这根本不是什么问题,沙漏漏完刚好是一分钟。

时间问题解决了,现在是长度问题,好在李承乾早有准备,制作出了长度标准。

“接下来便是长度,基本长度定义为一米,一米分成十份为一分米,一份米等于十厘米,一厘米等于一毫米。”

“一里统一为米等于一公里,也就是两里,这样的话就更加准确。”李承乾说道。

这样一来,以后丈量土地就不会有些偏差,就可以杜绝任何人在这上面做文章。

李厥听后,也觉得这样的计算更加精确,这样一来就等于将长度都统一,不在那么混乱。

以步为单位,会因为个人跨出的步子大小不一有所偏差,现在长度一样,就不会出现任何误差。

“接下便是重量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制造一个长宽高都是10厘米的箱子,将里面灌满水,将其定义为一公斤,也就是2斤,等于1千克。”

“我们可以将1两定义为克等于1斤,你觉的如何?”李承乾问道。

“儿臣觉得可行,这样一来就简单方便,不仅长度、时间,就连


状态提示:第514章:度量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