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入汴梁
一路上,王宇每日都要与王政共乘马车一段时间,或者了解国公府的情形,或者被王政点评学问。
王政虽然身上有个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学问按照王宇的评价,很是一般,不是王政不够努力,实则是没有那份才情,这么多年不断研习学问下来,大抵勉强能够考上举人,但这也足够与王宇交流了。
王宇不经意间透露出在国学上的一点修为、造诣,更是让王政大呼这是吾家麒麟儿,兴奋不已,嚷嚷着回头就去国子监帮王宇运作一个监生的名额。
如此这般,车队一路行来,足足十余才赶到了东京汴梁。
这十余中,王宇和王政叔侄两人经常聚在一起谈论儒学,品评诗词,王宇一直藏拙,偶尔露锋,就让王政赞叹不已,两人之间的感情倒是深厚了许多。
王宇已经确认,自己就是名满下的凌霄先生的事,王政是一概不知的。
想想也是,这个年代信息传递不便,见过自己的人都称先生而不名,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本名王宇?
便是知道了王宇的本名,恐怕王政等人,也会认为是同名。
既然如此,王宇乐得让他们误会。
今日,汴梁城远远在望,叔侄两人又聚在一起谈古论今。
王宇突然问了王政一个问题,试探王政的心胸以及对自己的态度,“叔父就没有想过,若是侄父子回归宗族,今后,国公府的产业也要分侄一份?宝玉兄弟日后就会少得一份?”
这是一个尖锐的话题,侄子再亲都比不过儿子,利益面前王宇想知道国公府、王政是怎样的态度。
要知道王宇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对王宇好一分,王宇就会对别人好十分,王宇想让王政从叔侄相得的美梦中惊醒,与自己保持距离,这样王宇就可以心安理得的与王政保持距离,不必因为王政对自己的情谊束手束脚。
王政听了王宇的问题根本没当回事,却是想也不想答道:“云逸不必担心,你父乃是我和你二叔的大兄,不论多寡,家中产业自然要有你们父子一份的,琏儿、宝玉、环儿与你分属兄弟,自然要有兄弟的样子。”
王政这话时很诚恳,这让王宇感到了暖意,同时也有些头痛,看来王政对王正道的感情不虚,自己还要认真对待这门亲戚了。
“莫要想太多,云逸,你头一次来汴梁,且随为叔好好看看汴梁的景致。”
看到王宇脸上神色变化,王政憨厚一笑,拉着王宇钻出马车。
远方一座巨大的城市出现在眼帘,汴梁到了。
王宇放眼望去,就见路上无数行人、车马不断进出一座巨大的城郭,王宇知道其时汴梁是世界第一大城,却没想到还没有进城,就已经领略了汴梁的繁华。
汴梁处于黄河冲积大平原的西部边缘地带,土质松软、水源丰富。黄河、汴河、蔡河、广济河、金水河纵横其间。
有水、土地肥沃自然是好事,这就意味着土地肥沃,便于耕种。
汴梁更是得益于便利的水运,每日都能获得帝国南方苏杭江浙一带大量的物资补给,也唯有如此,方能养活一座生活着百万人口的巨型都剩
然而,汴梁附近一马平川,纵然有刘宋皇室历经百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堆砌出的龙首原与汴梁城倚为犄角,却是不如有八关之固的洛阳更加便于防御外担
王宇仔细打量着眼前这座城市,以军事的眼光打量,王宇在评估汴梁的城防能力。
相较而言,王宇生活过的金陵也是一座世间难得的大城了,但是此时还没有经历过明朝定都金陵,金陵的城市规模要比汴梁两号,便是城墙高度也低了丈许,王宇比较心中的一些数据,此时,世界上或许只有西安的城墙规模还能与汴梁比较一下。
没有险可以依仗的汴梁城,只能在城墙、城防上下功夫。
汴梁城由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四座城池套叠而成。
汴梁外城又叫做新城,罗城,因为大宋官家的恐辽症,经过多次加固,王宇看到的就是增设了马面、战棚、瓮城、水门铁栅栏的完备防御体系。
整个外城城墙周长25千米零135米,高12米,宽18米。据这座城墙全是由青砖、石条堆砌,使用糯米汁粘合而成,想想这个花费,王宇就头大,有修建城墙的钱,还不如练出两支强军,直接到草原上烧杀抢掠武装大游行来得痛快。
外城之内是内城,内城又称里城,周长10千米零120米左右,城墙宽窄不一,宽的地方与外城相当,窄的地方只有外城城墙的一半左右,而处于内城中心的宫城周长只有4.5千米,是帝国中枢所在。
王宇精修过华夏历史,按照史书记载汴梁人口最高峰达到150余万,猜测恐怕就是现在。
汴梁城外可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土地,而是类似城乡结合部的景象,民居,酒楼、瓦肆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不少作坊、养殖场遍布城外。
连最需要人气的商业,都被挤出城外了,可想整个汴梁城里面也算是人满为患。
王政回汴京,自然早就有国公府的仆役在路旁守候,王政自去打发仆役向府中禀报,又碰上了工部同僚,躲在车队旁少叙,倒是任由王宇观看汴京城防。
经过护城河时王宇注意到护城河足有二三十米宽,四五米深,水量充沛,水中还有鱼群游动。
河畔旁竟然还栽着柳树,现在气入冬,自然是秃了,寒风一吹柳条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