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恐怖悬疑>诸天最强基因>第6章 分析局势

致远舰甲板主炮仓,李旭满脸可惜。

他虽然有【机械专精】【热武器专精】,并发动了【冷静之心】,但碍于致远舰大炮、弹药劣势,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击沉所有战舰。

而倭舰反应非常迅速,看到劣势,立刻脱离战场,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李旭有信心,只要倭舰再拖延五分钟,他还能再击沉一艘倭舰。

吱呀!

炮仓门被打开,一群穿着深蓝色无檐帽和军装的将领走进炮仓。

“李炮弁,你今天大展神威,我们都看到了,没想到你这么厉害,以前深藏不露啊。”

“是啊,如果不是这场海战,我们还不知道你这么厉害。”

“我北洋出人才了。”

副将孙勇先等人刚一进门,赞扬声就连绵不绝。

“大人。”

李旭循着这个世界的礼仪,急忙起身,行礼。

礼行到一半,被邓世昌一把扶住。

邓世昌在李旭疑惑目光中,对着他深深一鞠躬。

“大人,这让属下如何担得起。”

李旭急忙避开。

“不,你担得起。”邓世昌郑重道,“李炮弁,你不但救了我,救了致远舰一众兄弟,还救我我北洋水师,救了我大清。”

“大人说得对,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李炮弁,我这条命是你救得,以后有什么吩咐,尽管开口,我老韩义不容辞。”

其他人纷纷附和。

“李炮弁,你休息,等回到威海卫,我一定向丁提督,向李中堂为你请功。”

邓世昌说道。

“多谢大人。”

李旭行了一个军礼。

想在这场战争中有所作为,想要完成这个世界‘自己’的愿望,职权、官位,是必不可少的。

邓世昌等人离开后,李旭松了一口气。

基因药剂果然厉害,他只掌握了一级基因能力,就改变了黄海海战的结局。

李旭研究过历史,知道黄海海战在甲午战争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黄海海战之前,清国陆军一败涂地,让朝廷中主和派占了上风。

就连北洋水师的缔造者李鸿章都极力避战。

他上书光绪帝,“臣久历兵间,深知时势艰难,边衅一开,劳费无已,但便挽回有术,断不敢轻启衅端。”

因为李鸿章深知,战争打的是人才、钱粮、装备,而当时的北洋水师什么都缺。

首先,北洋将士不可倚靠。李鸿章上书,“初,鸿章筹海防十余年,练军简器,外人震其名,谓非用师逾十万,不能攻旅顺,取天津、威海。故俄、法之警,皆知有备而退。至是,中兴诸臣及湘淮军名将皆老死,鲜有存者。鸿章深知将士多不可恃,器械缺乏不应用,方设谋解纷难,而国人以为北洋海军信可恃,争起言战,廷议遂锐意用兵。”

李鸿章认为老兵死的死,退役的退役,现有北洋军队将士不能倚靠,抵抗不了倭国军队。

其次,北洋舰队缺乏船械与倭国形成鲜明的对比。据史料记载,“初,鸿章办海防,政府岁给四百万。其后不能照拨,而户部又奏立限制,不令购船械。鸿章虽屡言,而事权不属,盖终不能竟厥功焉。”

由于停止购船械,导致光绪二十年(1894年),“北洋铁快各舰,堪备海战者只有八艘,余船尽供运练之用”。而倭国则“每年必添铁快新船一二艘”。

说白了,北洋水师没人没钱,李鸿章不想打。

但在战争开始后,黄海海战前,李鸿章转变了态度,他开始主战。这点从李鸿章与英使,俄使的谈话中可以看出。

据史料记载:“英使欧格讷来津与李鸿章谈调停中倭战争事。欧称,现奉本国外部电,以中日战事未便持久,两有伤损,嘱相机劝解,是先私意相询如何办法。李答,事已至此,只有一意主战。……与其赔兵费,不如留此费以用兵,断难依允!?

李鸿章这一态度的转变也可以直观的反映在他对海军提督丁汝昌的指挥上,据史料记载,“李鸿章电丁汝昌,令统海军大队由威海径赴大同江口一带游巡,相机击逐倭舰及运兵船”。“李鸿章再电丁汝昌,命速来津面商赴旅拼战及运送粮械事,称:速带六船来沽,面商往旅拼战、渡兵运粮接济;成败利纯,姑不暇计,尽力为之而已。刻即起碇,勿迟误。”

在战争其间,李鸿章反复电告丁汝昌要严守,非常直接指出,不能避战,应该与日-本相拼。

李鸿章态度转变的原因有二,首先,是因为以光绪为首的清政府的压力。战争期间,光绪电令如雪花般飘来,让李鸿章不得不重视。

其二,李鸿章认为可以趁此机会让北洋舰队再添新船,他认为添船必定可以与日本相抗衡,抱有一定的乐观心态,这也是他较积极迎敌原因之一。

可惜黄海一战,北洋水师损失严重,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倭国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这又造成了倭国可以肆无忌惮的往北方运兵,使之陆战更加顺畅。

然后,清国节节败退,朝廷主和派完全占了上风,朝廷、官兵不思战,战局一触即溃,最终战败,签订了屈辱的条约。

可以说,黄海海战的战败,是推倒多米诺骨牌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事件。

而现在不同了,此战,北洋舰队大获全胜。

如此一来,李鸿章不会转变态度,他依然还会主战。

朝廷中的主战力量也会占上风


状态提示:第6章 分析局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