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残明霸业>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明风骨

这话又说道宰相门前七品官的问题上了,就算温体仁认你的举荐人,可守大门的门卫他不认你的信,他只认你的门包。

可王朝聘又是个倔强的小老头,偏偏不肯给。

要想见温体仁,还不止要过门卫这一道关口,什么居委会呀,物业呀,隔壁爬墙头的老王啊。

总之宰相家里的人太多了,包括人家温首辅的女秘书你不也得打点一下么?

可王朝聘梗着脖子一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态度。

你不让我见,我还不见了呢,一气之下当场把举荐信给撕了。

于是乎把温体仁党羽也给得罪了,还有温体仁。

温体仁怪王朝聘撕毁荐书,你连门包都不肯给,我不会骂门卫,只会庆幸没收你做门生。

否则这么不通世故,以后老子退休了也指望不上你法外维护我这个坐师呀。

还有,你丫的为啥要把信当场撕了呢?这就不止是在打我脸,而且是当众打我脸啊。

这是赤裸裸的要掀开黑幕,且着黑幕还是我家的,我若能饶了你我就不姓孙。

本来温体仁也不姓孙啊。

王朝聘想的很好,大不了老子从此学陶渊明去,不为五斗米折腰,此生再不做官。

王朝聘当时的原话是:发誓不去钻贪官污吏的裤裆以辱没先人。

可温体仁却带领十万天兵站在云朵之上手指着花果山说:此乃大明的天下,妖猴你想往哪里逃跑?

一个首辅和一个举人的战争,重量级不对等啊。

况且温体仁绝对是个伪君子,《明史》评价此人时说他:

为人看似外表恭谨,实则心如猛禽,心机之深可刺入人的骨髓。

绝逼是个睚眦必报的狠角儿啊。

从此王朝聘不必说了,自他以下,包括王夫之在内的子孙两代,也不用考虑当官了。

温体仁包括其朋党只要在一天,王家便会在仕途上四处碰壁。

而且首辅要迫害你一个举人这还不简单?

所以王朝聘为了避祸,便把刚刚生下的,别人还不知道她的出生的令夕寄养给了令狐俊这个管家。

令狐俊一开始对令夕还是像对待亲女儿一样,可是时局越来越乱,清兵越来越近。

王家人包括王朝聘和他的弟弟王廷聘,还有王夫之以及二哥王参之,全部参加了湖广的抗清起义。

却在孔有德攻陷衡州后,除了王夫之以外家中男丁全部战死。

而王夫之则是因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需要立刻出衡州去寻找到同样陷于湖广战乱的永历皇帝,因而逃过了一劫。

王夫之没有找到永历皇帝,却收到了亲人族人全部战死的消息。

王朝聘在弥留之际还给儿子王夫之留遗言让他继续抗清,并告诉王夫之自己的棺椁不要停放在衡州城。

倔老头虽然倔,却是连死都要有风骨,有大明的风骨。

他说:衡州城被占领了,他不想连自己的尸体都要沾染上清兵的满身血腥气。

这便又说道令狐俊匿藏的这笔饷银的来历了。

义军兵败后,衡州城破,令狐俊便趁乱携着王夫之存放在令狐俊家里的这笔饷银逃往了广西。

是以王夫之不但要向他追讨饷银,更要找回自己的亲妹妹,那是他在这个世上唯一的亲人啊。

可亲妹妹因为父亲保护的严密,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王夫之找到令狐俊,令狐俊不但致死抵赖说饷银他没拿,而是被低下一群人哄抢了的。

还把王夫之来到他家里找他们的行为划归为令夕的众多追求者的行列,以掩盖王夫之到来的目的。

大明有许多令狐俊这样的人,不过令狐俊编纂的饷银丢失的理由也不无可能,这让王夫之一直都想要查证他的话。

这个时期就像是清末。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许久都没攻克,却是京城百姓带着侵略者来到了广渠门的一条臭水沟那里,让敌人顺着一条他们根本猜不到的道路钻进了百姓们自己的国都。

他们还给敌人搭梯子,帮敌人输送粮草弹药。

而打下了北京后,洋鬼子跑进紫禁城和颐和园抢劫国宝,可北京城的老百姓做了什么呢?

他们不是保护紫禁城和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奢华的皇家园林,而是跟在洋鬼子屁股后面捡漏。

这就又说起天浪提起吴佩孚的典故时,为什么说要和令夕做人民的父母而不是公仆。

民智虽不能愚弄,但却是需要一个导向的。

本乱则末不能治,也就是上行下效。

汉初文景之治,家家夜不闭户,难道是说汉初的国人比明清时候的要高尚吗?

而京城百姓帮八国联军打下北京,又跟着八国联军的后面捡漏的现象是社会现象,反映出当时清政府的统治集团就是这样言传身教的。

连慈禧老佛爷好像都说过什么:‘宁与友邦不予家奴’嘛,那八国联军不正好是友邦吗?人家来了当然得给呀。

还有大清的官大人们,一个比一个贪婪,老百姓就算不想学,看都看会了。

大明末年也是如此,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无论是帝王公卿还是起义军领袖,都在用暴虐的兽性来荼毒人世。

最后造成了杀人盈野,人人比狠,以至于出现华夏人口在四十年内毁灭半数的人间地狱景象。

相对于地狱中的民风来说,令狐俊顺走了几百万两饷银,手法还是很柔和很淳朴的。

相比杀人屠城的那些个魔王,他大概还算是个好人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明风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