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残明霸业>九百二十七章 另有其人

最新网址:.ke楼顿时成了一片火海,门楼上层的楼顶早已塌陷起火,狄应魁也并没有撤退甚至逃脱的打算。

他还在凭借着这里的掩护观察明军想要何时出击,到那时他会命令跟随他躲避在城楼里的绿营兵冲出去阻挡住敌人,再收拢逃下城去的士兵支援这里。

轰轰两三声巨响,炮弹竟然被皮特从城楼小小的窗口射了进来。狄应魁的姿势便永远凝固在他最后挣扎的那一刻,当他倒下去的时候,依然有更多的炮弹射入了窗口,看起来竟是那么的轻松。

清军连在城上举起白旗投降的机会都没有,等待他们的最后攻击便已经到来了。

当明军登上云梯蜂拥而至的时候,事实真的就像贡萨洛当初说的那样,城上已经看不到一个清军了。

明军占领了西门,打开了武定门,又继续占领着北门定海门、东门澄清门、南门景扬门,以及城内府衙和各处制高点,却没有遭遇到清军的任何抵抗,他们都顺从的向走过身边的第一队明军投降,一个个蓬头垢面、目光呆滞而散乱。

今日明军的炮火不但炸烂了城垛、炸毁了城楼、炸死了他们的战友,更决开了他们的心灵堤坝,然后这支不可战胜的明军就如同洪水一般地冲进了清军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使他们永远都能铭记。

此战用时一个半时辰,清军阵亡840人被俘1660人,明军无伤亡,只有一个明军士兵登云梯时踩空了,掉下来崴了脚。

这还是那个曾经让孔有德攻打了半年,最后还令他损兵折将被迫逃往辽东的莱州城吗?

是的,城依然还是那座城,只是如今的这支明军眼里不仅只有莱州城,他们手里也不只再是那些红缨枪和老式火铳了。

那些曾经看着敌人近在咫尺都能打偏到天上的明军士兵都已经成为历史了,而从此后的明军,装备会越来越精良、战斗力也会越来越强悍。

而明军最终的目标也许会是星辰大海。登州对于山东省、环渤海、甚至整个大明来说,都是特殊的存在。

第一个特殊,是战略地位特殊,大明整个北部海疆的防御都是以登州为核心的。

登州东控辽东,与金州、旅顺隔海相望,又近在咫尺,想要从这里到达辽东比从这里去山东的首府济南还要近一半的路程,而且还是水路,乘风破浪的速度和大型战船的承载更加利于大军的运输。

这里又北厄京师,如果敌人要想通过海路攻打北京,将必须面对渤海北岸的旅顺以及南岸威海卫与登州的海军舰队以及陆上堡垒的阻拦。

而从登州进攻北京则是近在咫尺,一旦明军控制了渤海的制海权,那么朱四想要初一去攻打多尔衮的北京,那么绝对不用再等到初五。

京畿重地面对登州敌人的两栖部队进攻,就好比一个美女被tuō_guāng了衣服,而只剩一副胸罩遮羞了,这个胸罩就是天津卫以及天津周边的小型城防。

除了登州的战略地位以外,还有登州的地势地形也极为特殊。登州之所以能够成为大明的北部海防核心是因为此地地势险峻,利于防守。

当然了,这里主要说的是登州的水城,至于登州城本身并不比其他城池特殊。

可以说登州分南北二城,南部为府城,府城以东临的画河为屏障,与府城北城墙相邻的即是登州的卫城,又称水城、备倭城。

当年戚继光就曾在此训练水军,抗击倭寇,备倭城因此天下扬名。登州水城,城高三丈五尺,厚一丈一尺,周长三里,城北临海,城西北的临海处又于丹崖山上依山而建,城东、城南有画河绕于其外,城中又有小海被包夹于内,使水城被分为东西两大部分,而城中的小海便是整个大明最重要的海军基地,再无其它。

小海呈长袋形,是水城的主体,为操练水师与泊船之所,宽度平均约100米,南北长655米,水深随潮汐而变,最低时约3米多。

这独特的险峻城防和位于城中的海军基地使登州有别于任何大明海港,成为最重要、最独特的那个存在。

郑鸿逵与郑成功明军在威海卫内停留一夜,休整补给,于第二日拂晓启航,威海卫距离登州七十多海里,舰队预计航行六个半时辰,在当日傍晚前到达。

这就和李元胤明军到达莱州的时间基本接近了。此时的海上刚刚下起大雨,明军各级指挥官正在进行战前会议,负责登州谍报的一位锦衣卫百户(锦衣卫的百户级别高于明军的千户)正在对诸将叙述登州的具体地形和清军目前的防御实力。

听他此时正说到:“水城只有南北两个城门,北门是水门,又名天桥门,商船、战船都经此门进出水城。水门位于城东北的u形凹陷处,门向北开,门左右均有凸前的一段城墙,凸前的东段城墙是炮台,有各式大炮18门。凸前的西段城墙在丹崖山半山之上,也有炮台,炮台上配备各式火炮23门,城墙下便是高耸的悬崖。城南门叫做振杨门,清军在各段城墙与振杨门都布置了红夷炮、竹节炮、牛腿炮等大小火炮共28门。登州城的其他城门及城墙共布置有火炮26门,两城守军共计4300人,又有我军攻击威海卫之前,从那里逃跑的清军600人撤到了这里,共计4900人。其中绿营兵1120人,是一个满编的千户所。还有登州虽为海港,清军在城内外却几乎没有水师部队,其实我所见过的沿海其他海港也大体如此。这和满洲人不习水战有关,满洲军内也


状态提示:九百二十七章 另有其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