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好好考虑考虑吧。民心可变,可用,所以李耳说‘虚其心实其腹’,对百姓实行愚民政策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对于王猛的疑问张曜灵早有定计,此刻对答如流,回答起来丝毫没有停顿。

“公子慧眼独具,王猛愚钝,惭愧惭愧。”王猛一向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做事毫不拖泥带水。此刻明白自己误解了张曜灵的意思,马上就和张曜灵道起了歉。

“当局者迷,师兄不必妄自菲薄,我这不过是一点小聪明而已。”张曜灵谦虚应道,转头向场中央一看,脸上露出一抹微笑,“师兄,这些事等之后咱们俩再慢慢谈。邓兄已经写完了,咱们还是来先过了这一关再说吧。”

王猛闻声转头,果然看到邓羌已经放下了手中的笔。他伸出手来擦了擦额头上渗出的汗水,和王猛及张曜灵对视一眼,旋即错开,将手中的答卷吹干墨迹,送交了上去。

“平虏三策,口气倒是不小!”孙毅是第一个见到这份考卷的,只是一看题目,他就忍不住冷笑出声。

只是一路向下看去,孙毅的脸色就开始变了。慢慢地看完邓羌的这份考卷,孙毅的脸还是没有移开。只是一手抓着那张纸卷,一脸的呆滞,就像是之前见到邓羌那惊艳一箭一样。

“孙大人,你应该看完了吧?如果看完了的话,那就拿上来让我也看看吧。”看着孙毅那呆愣愣的表情,张曜灵就把自己心中最后的那一点担心给丢下了。能让这个老头子一天之内变成两次痴呆,这个邓羌不会就是他命里注定的煞星吧?

心中恶意的揣测,张曜灵接过孙毅颤巍巍递过来的这张纸卷,细细一看,脸上已经有了笑容:“平虏三策,这对付胡人的铁骑,邓羌你倒是很有心得啊。”

“心得谈不上,只是我们家时代居住在北疆,见多了胡人南下抢掠,再加上一些古人的经验,这才写成了这一份《平虏三策》。邓羌虽然不才,不敢和汉之卫霍想比,但也愿效古人之风,驱胡虏,复我大好山河!”邓羌也不失那种一根筋的粗鲁武人,这一番话和张曜灵刚才的那些鼓动之词衔接了起来,让张曜灵对这个邓羌,也有了一种刮目相看的感觉。

“各位大人可以传着看看,里面的东西还是很有些用处的。”张曜灵将纸卷交给一名士兵,让他将这张纸卷带给那些站在外围的官员们之中传阅,也省的他们几个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在一旁妄加揣测。

“孙大人,这第二关,邓羌应该也算是过了吧?”也不知道今天是不是忘记了看黄历,孙毅只觉得自己的一生中,从未有过哪一天像今天一样诸事不顺。正在他暗自着恼的时候,张曜灵不远不近的声音又飘了过来,再一次打断了他的思绪。

“公子说的是,这第二关……”事实俱在眼前,这份纸卷还在那些人手中传阅,间或还发出一阵赞叹声。一切已成定局,孙毅也无力回天,略微迟疑了片刻,他咬了咬牙,心不甘情不愿地说道,“……这第二关,邓羌也通过了!”

“呼!”

孙毅觉得自己的野心并不算大,他只是想要保住自己眼前的这些利益,不希望有任何人入主陇西,在自己的底盘上插上一脚。可是之前苻健对待关陇士族并不是很好,在朝中大肆重用本族子弟,关陇士族自然不甘心这样受打压。于是借着张遇叛乱的这一个契机抢先发难,其后又向晋室请求援兵,希望可以打倒苻秦的统治,在关中换上一个更加符合自己利益的朝廷。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切的一切都不可能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张曜灵这一个谁都无法想象的变数出现在凉州的阵营中,将计就计杀掉了苻雄,凉州声势大振,而苻秦和晋室双方都是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却白白地便宜了凉州这一个原先根本不起眼的小势力,也将整个陇西交付给了张曜灵掌控。

任何一个想要大干一场的统治者,都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属地上,还会有另一个和自己平起平坐与自己掣肘的人存在。在乱世,皇帝轮流做,统治不稳定,所以这些把自己的根基扎入地方,又相互串联的士族才有了最大的发展土壤,在这个乱世达到了士族的鼎盛发展时期。但是一旦乱世的烽烟平息,天下安定,这些士族的好运也就要到头了。

没有哪一个心怀抱负的皇帝,会允许自己的股肱大臣,全部都是亢瀣一气的同党。士族之间彼此联姻结合,在平时也会有些内部纷争,但是一旦有谁触动了本阶级的利益,他们马上就会抱成一团,把矛头一致对外。而这种情况,恰恰是每一个统治者最为忌讳的状况。

尤其是在君主专制的时代,天下只能有一个君主,只能有一个声音!一旦天下一统,那么这个掌权者肯定要着手消减这些士族的实力,以保持权力的平衡,维护自己的统治稳固。像北周武帝灭掉北齐统一北方,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实行“三长制”和“府兵制”,消减士族的权力。其后杨坚篡位自立,继续这项未竟的事业,他创新了一种全新的选官制度,经过唐宋不断完善之后,在明清时期形成了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一项制度,那就是八股取士的“科举”。

从一开始,志在天下的张曜灵,就注定不能和这些恋栈权位的士族共存。双方参与的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最终的胜利者,只能属于那一个活到最后的唯一一个人,没有任何的例外。

当然,孙毅没有张曜灵这种从后世得来


状态提示:100--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