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西南崛起>第188章颠覆

对苏民光来说,段誉这毫不客气又有些咄咄逼人的开场,并不是什么事,这几十年来,他为国尽忠,为民请命,碰到了更多比这更棘手,更难回答的问题。

此时他还有余暇去察看周围的环境,他隐隐听到了院后殿中的人声,是了,那些子弟,此时想来都聚集在那里。

是他的鼻子已经不太好使,不然,他还应该能闻到香味,因为那些千金小姐,包括董佳段玉馨等,此时也都在侧殿旁听。

之所以不让他们现身围观,甚至连何维世连马平他们都不带在身边,是因为段誉不想形成一个围攻的态势。

他是个讲究人,既然你是一个人,我便也是一个人。

或者说,他希望能堂堂正正的说服苏民光,而不是靠人多势众压服他。

苏民光不是太能领会段誉的善意,因为他对段誉了解得不够深,更因为他从来就不相信,对手会在这样的时刻表现出善意来。

段誉让大家坐在殿里,反而让他觉得,段誉的行事,不够磊落,他要劝诫的,便又多了一条。

“下官想,殿下应是设想通过开设更多的工坊,来让庄里的百姓,能丰衣足食,能有让下一代进学的财力,”

“殿下应该还想把各家子弟,引导成于国于民的有用之材,”苏民光说道。

他不但没有驳斥段誉,反而肯定起段誉来。

段誉有些欣慰,至少,苏民光明白自己的一部分目的,但他并不因此觉得轻松,苏民光这一开始的肯定,不过是臣下对储君的尊重而已。

“然太子身为储君,又有挥斥八极之志,当着眼于全局,而不是只谋一隅,”

“春秋有言,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意为太子负责天子举行大祭礼时的祭品,早晚检查天子的膳食),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此古之制也,”

“殿下如今偏居此地,既不能在皇上跟前尽子女的孝道,又不能跟在皇上身旁,学习治国理政之道,把所有心力都放在这处庄园里,恕臣直言,这实非长远之道,”

他这话也不太客气,段誉却还能比较温和的回应他:“国中态势,苏大人应知之甚深,”

皇上在宫里,主要做的也只是盖盖章,还有多少事轮得到我这个太子做?

这话一出,也在殿内的高智昌,便再一次接受众人目光的洗礼,你家做事,不地道啊高将军。

“何况,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生于高门大宅,向来不知人间疾苦,若一直处于深宫之中,将来就是不会说出何不食肉糜之类的话来,做出很多于民无益的决策,不喜苏大人这样一心为民的大臣,怕是不能避免,”

“这处庄子,就是我了解民间实情最好的地方,若我能让这处庄子里的百姓安居乐业,异日未尝不能在更多的地方推行这处庄子里的章程,让更多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苏民光站起来行了一礼,“臣钦佩太子的想法,臣也为庄中百姓高兴,太子驾临不过区区两个多月的时间,庄民们的日子,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臣以为,太子在这处皇庄所行之事,若是推行到别处,并不是太妥当,”

“臣以为,太子在庄中所行之事,已经失了正道。”

侧殿内,董佳又一次有些按捺不住,跟这样的人,有什么好说的?纯属是浪费时间。

段誉还没恼,他笑着抬手示意了一下,“苏大人请讲,”

我在皇庄里所做的事,已经失了正道,那只能说明,你是歪道。

“管子有言,士农工商,尊卑有别,”苏民光道。

段誉的眉头皱了起来。

“士为民之首,农为民之本,殷商之亡,正是民间热衷工商而荒废了农业,致民心浮躁,国基不稳,”

“臣观太子在皇庄中,反而是大兴工商,摒弃士农,若在国中推行这样的举措,必将酿成大祸,”他又站了起来,“故臣请太子早日回归正途,以殿下高才,按圣人礼教行储君之职,将来亦不愁开创一番盛世……”

段誉此时也按捺不住,“苏大人,我且问你,‘士农工商’之‘士’,所指何人?真是士子?”

殿内大多数人不解,太子怎么这么问,这个“士”,难道还能指的不是读书人?

但过了一会,他们觉得有些不对,因为,他们没听到苏民光的回答。

跟着便听段誉说道:“原来苏大人也有不敢言的时候,管子所言‘士农工商’之‘士’,指的乃是军士,是也不是?”

“《国语·齐语》中记载,管子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

殿内的不少家伙没读过段誉所说的这本书,不过他们脑筋一向灵活,马上抓到了重点,别说在管子的时代,就是现在,断也没有读书人是工商人等两倍半还要多的道理。

外面段誉还在继续背书,“……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君有此士也三万人,以方行于天下,以诛无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纨绔们纷纷点头,这就对了,每乡有两千户,全国十五乡,加起来就有军士三万人,在那个时代,三万人的职业军士,不难让齐国成为霸主。

这么说来,说士子为四民之首,原来是一些家伙篡改了先贤的本意?

马上有不少人在心里唾弃那些移花接木,并把这奉为正义的读书人,军士原来是四民之首,但现在他们不但篡夺


状态提示:第188章颠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