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楼就在上面。
洛伊开门看到她,也是很惊讶的。
头发还是乱的,t恤很大,领口滑向一边,锁骨之下,半边风光隐隐约约。
所以你这个样子跑上来,不怕被误会是来投怀送抱的吗?
对于会被联想到自荐枕席这种事,陆安迪还真的是一点感觉都没有,她开口第一句是问:“我要画什么?”
洛伊叹了一口气,将她让进房间,关上门,“我觉得你还是先吃个饭吧。”
他住的是贵宾房里的行政套间,里面有一张工作台。
上面摆着设计稿,还有一叠带着水墨效果的......写生?效果图?
陆安迪曾在电梯里见过它们。
正是蓝星明画的那些!
但是她没有立刻去看那些诱人的图画,而是先去看设计稿。
“我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先熟悉布局,然后根据总图建一个大概的模型再开始,这样开头可能会慢一点,但我会更有把握些……可以吗?”
她的声音软软的,眼中带着祈求。
她真心喜欢这个项目,就像喜欢云天美地一样,如果不赶时间,她真的希望可以看得仔细些。
“可以。”洛伊也坐了下来,“随便你愿意从哪里开始。”
当然可以啊,他选了这个地方,让公司几十人作陪,不就是为了让她有机会像这样待在他身边吗。
陆安迪小心地摆好图纸,深呼吸一次,活动了几圈手腕,才拿出铅笔开始。在涠洲岛住两个星期,除了吃吃睡睡发呆,既没碰过笔也不思考任何东西,这时重新上手,还真有点兴奋。
她看得很仔细,画得很慢,但落笔稳定,需要反复修改的地方并不多。
她试了许多角度,从不同视点对主体建筑进行俯瞰,就像有一堆积木在脑袋里按不同角度旋转,而她要把它们在二维的图纸上呈现出来,比例、尺度、接合、遮盖、透视……虽然每一条线都需要思考,但幸运的是,最后她总能找到那个合适的位置与角度。
一切用心付出过的努力都没有白费,用脚步丈量出来的空间感,刻意训练的二维与三维抽象转换,让人脑袋爆炸的360度几何体写生,在世嘉集团接待室里观摩张果果徒手建模的过程……如此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又独辟蹊径的积累,才让她终于能够不依靠任何软件与仪器,轻松地画出一张任何视点的结构图。
无论它是现代的钢筋混凝土,还是明清的砖木混合结构。
对这种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进步,陆安迪自己也是惊讶的。
如果说“晨光”是她讲故事式演绎的最大突破,那么这几张结构图,却是她在“空间”的基本功上最大的突破。
意味着她从此有了在“图纸”与“现实”中来回切换的能力!
所见即所得,每一个建筑师梦寐以求的技能,从前的她,可是连想都不敢想。
虽然比起洛伊倒着画楼梯那种变态的能力仍然有很大差距,但毕竟,也算马马虎虎能用了。
当然有些细节,仍需要他来具体确定。
“这堵墙画偏了,再往东一米……这个屋面的坡度也不对,太平……所有古建筑都要留意斗拱与柱高的比例,这跟时间与朝代有关,比如唐代佛光寺东大殿的比例是1/2,而到清代的故宫太和殿,却只有1/5,明清建筑的屋顶普遍更尖巧,更陡峭。”
陆安迪不禁停了停,“为什么?”
她的老师方教授是专门研究乡土建筑和古建筑的,她也画过不少各朝代的风格建筑,但却从来没有留意过这个细节。
或者说,她有留意到,却从来没有仔细思考过原因。
她一直以为那只是审美上的差别。
“审美固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唐宋建筑简洁大气,明清建筑繁缛复杂,这一特点在斗拱上尤有体现,但逻辑上这并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建筑风格的变迁永远跟随与制约于工艺、材料、技术与使用需求的发展,它们之间可能相互促进,但绝不可能反其道而行之。”
洛伊信手在纸上画出九个剖面图,标出斗拱与柱高。
佛光寺大殿,华林寺大殿,奉国寺大殿,善化寺大殿,保国寺大殿,永乐宫三清殿,广胜寺下寺后殿,故宫太和殿......
唐宋辽元明清的各个代表建筑,俱列其中,陆安迪真是惊呆了。
从前洛伊叫她画,她就真的只是画,洛伊让她忘记,她就真的忘了。
......谁会变态到连斗拱柱高的尺寸都记得啊!
“斗拱的演变,首先是因为墙体材料从夯土转变到砖墙,瓦片的质量变得更高更贴合,使得防水的需求下降,墙体可以经受雨水的浸泡,因此屋檐不再需要出挑那么远,也不再需要那么陡的坡度来加速排水,反映在斗拱上,就是斗拱变小。”洛伊很耐心地解释,“其次,到明清已经少有巨木出现,甚至有些梁柱都是用较小的木料拼出来的,自然没法做得太大——既然没法做得大,就只有往高做,这也是斗拱越变越小的因。”
原来如此。
陆安迪心中默然,她一直以为洛伊在国外读书的时间居多,对中国的古建不一定有太深刻的理解。
原来这只是一个误会。
他又一次刷新了她的认知。
从她第一次看到云天美地,第一天来到gh撞翻他的咖啡到现在,她对他的感情与观感经历了许多变化,但有一点却从未变过。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他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