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一朝在原历史上,末年时发生的很多惨败都和前线打仗而朝堂党争拖后腿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在此时看来也似乎已经有所展露。不过,此刻的大明并不是那时的大明,此刻的高务实更不是谁轻易就能动摇的。
六十万大军在境外作战,其中绝大多数重要将领出自他高经略门下,或者至少也是受过高党恩惠庇护的。仅有的一名不属于高党一系的主要将领李如松,其本人也曾多次受高务实直接指挥。
外界传言,李如松与乃父李成梁对高务实的态度并不尽同,前者替父镇辽之后虽然仍呆在心学派的羽翼之下,但据说与高务实的关系还算和睦,私底下也曾表露过对高经略的钦佩。由此来看,李如松多半也不会很乐意与高务实发生冲突。
而且此时最关键的还在于李如松此战也就带出去不到四万兵马,对于拥兵五十余万的高务实委实也谈不上什么大威胁。
再加上高务实在土默特、叶赫等势力中的威望无人可及,此时对他进行打压显然极不明智,尤其是……如果只因为区区李松这么点事就如此做,那简直是愚不可及。
不过心学派并非没有能人,这个道理着实不该看不出来,那为何他们还是这样做了?
无他,不如此则无法稳定军心。李松可是心学派在蓟辽的门面,在文官集团眼中的地位比李如松还高。李松从出任辽东巡抚开始,一直到现在的蓟辽总督,一贯被视为心学派在蓟辽的强势存在,也是心学派在整个九边体系之中保持最后一丝话语权的主要依托。
换句话说,一旦没了李松,仅凭李如松和他手里的四万辽东铁骑,以及一批由他父亲李成梁提拔起来的参将、游击之类,心学派上下都不看好他们能顶住高务实的威势,真正坚持站在“正义”的一边。
所以李松的突然倒台,在高务实看来或许只是“不用命则当黜”,无非就事论事罢了,但在心学派官员看来,这就是实学派高党对他们发起了全面进攻,是要彻底清除他们在九边体系之中的影响。
就算大家都是文臣,有些话不好直说,但你要以一己之力将整个九边牢牢抓在手里,这是不是太过分了一些?你这不光是眼里没有了其他同殿之臣,甚至都已经视皇上如无物了吧!
种种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甚至干脆破口大骂的弹劾奏疏,再一次如雪片般飞入内阁,再由内阁贴上看似不痛不痒、实则暗藏杀机的票拟送入司礼监。
在这一过程中,申时行、王锡爵也不辞劳苦,整日整日的坐镇内阁,确保票拟上的文字既要看起来公正堂皇,又要实际上杀机暗伏。
而司礼监中,往常亲自来坐镇并不算多的陈矩也就位了,他虽然不敢对内阁送上来的疏文和票拟做任何手脚,但司礼监自有一套影响皇帝观感的策略。这些策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不同皇帝的性格来进行合理调整的。
比如说现在,陈矩就非常耐心的将所有抨击高务实的奏疏整理到了一块儿,又将这些奏疏分作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言语之间多少还算有些克制的,也就是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那一类;另一部分则是言辞激烈、破口大骂,甚至将高务实批成了操、莽之辈的那一类。
临到送至御前请示朱批之前,陈矩数了一数,前一类弹劾一共二十七本,后一类弹劾一共三十九本。高务实因此一事,合计受到的弹劾居然高达六十六本之多,这还不排除有些地方上的弹劾目前尚未送抵京师。
当真是又一次的“满朝倒高”啊!
陈矩叹了口气,暗道:看起来可真是声势浩大、排山倒海,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为什么还是不肯面对现实,在行动时多少考虑一下皇上的性格呢?
这位万历天子看似听得进劝,其实骨子里的执拗也就比他皇爷爷世庙稍微少那么一丢丢,通常不会直接下旨把人当场拖出去廷杖打死而已,你们怎么就会觉得闹上这样一场便能让皇上临阵换帅?
要知道,那可是高司徒啊!是高文正公的衣钵传人、朝廷唯一承认的六首状元、南北士林之文胆、天下第一文帅、土默特的“降三世明王”、叶赫和哈达以及科尔沁的救命恩人、靖难勋贵集团的盟主,以及陛下本人的同窗发小和……小舅子啊。
这样一个人,又正带着大明八九成野战主力在外征战,你们指望皇上会因为你们闹一闹就惩罚他?开什么玩笑!
本来你们不这么做,无非也就是丢一个蓟辽总督罢了。如果是哭一哭惨,皇上心一软没准还给你们点补偿,让你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可如今这一闹,天知道皇上万一要是担心前线动摇,那将会做出什么反应来。
事情也的确如陈矩所想,当他把这一大堆弹章抱到皇上面前时,明明近来因为得知皇后有孕而一直心情颇佳的皇帝陛下立即色变,虎着脸问:“这都是弹劾务实的?”
“是,皇爷,这些都是。”陈矩保持一贯的小心翼翼姿态,解释道:“左边这些是说得还算婉转的;右边这些就都是……呃,是……”
“是破口大骂的吧?哼,当真是被踩了猫尾巴了。”朱翊钧轻蔑地从右边随手拿了一本,同时吩咐道:“放下吧,朕今儿个心情不错,倒要好好见识见识这些忠正义士们究竟有何高论。是说他欲效吕武操莽,还是说他已行至陈桥驿边!”
虽说皇帝这话明显是否定句,但“吕武操莽”、“陈桥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