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就算肉疼,也总比被沈家抢去了生意的好,等镇子上的人都认刘家二不认沈家的时候,还有谁说是刘家抢了沈家的生意?
也别说他们刘家如何如何,这个世道就是如此,换了任何一个谁家,肯定都会做和他们一样的选择。
这是刘家一众人知道栗子生意内情者的真实内心写照。
而原以为沈家知道自家生意被他们刘家抢走了,会来闹或者暗中记恨他们的刘家众人,却发现沈家回来之后却依旧很安静。
仿佛就和不知道似的,这在刘家人眼中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毕竟那句话怎么说的,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换做是他们好不容易熬出头,却被他人抢走了生意,他们不得上门掐架才怪。
于是沈家越表现地平静,刘家就越是不能平静。
暗中觉得沈家指不定背地里憋着坏,找到合适时机就对付他们刘家呢!
虽然河边的这件事,被证实是张单搞出来的幺蛾子,但刘徐氏显然也认为林茗不可能有那么好的好心,竟然过来帮他们刘家的娃,这说得过去吗?
肯定是说不用过去的,要是这事发生在他们身上,再看到沈家的娃咋滴咋滴了,不幸灾乐祸已经算好的了,是万万不会上前多管闲事的。
所以这件事,要么就是沈林氏故意打着帮二丫的幌子找茬,要么就是猫哭耗子假慈悲,反正不管是哪一个,沈家人对他们刘家是绝对不会有好心的就对了。
若是林茗知道了刘家人先是因为对不起别人,随后又产生了被害妄想症的心里想法,估计得笑了。
毕竟这种心理,她前世可是听她那个学心理学的舍友讲过的。
要是放在普罗大众基础上,最典型的案例要数,那些婴幼儿时期不回应子女啼哭的父母,总是对待子女更加“狠”一些。
因为最开始,就忽略无视了幼儿的安抚需求的家长,不管是因为寒冬不愿起身,还是耐心本就不好,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本人在心理上损失一部分的自我认识。
会觉得自己愧对子女,但假如仅仅是愧对,大部分父母还是会紧接着进行补偿性质的安抚行为的,可有部分父母却会因为愧对这类自身内心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而排斥子女本身。
巧合的是,这些父母还往往是生活中那些对子女要求极高的父母,所以也就造成了,越是内心愧对,越是认为即使养大也不会亲密等心理,于是更加排斥安抚等亲密接触,但孩子还要养下去,一但爱的成分降低,支撑养育的目的,也就变成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望。
所以这类父母就会转变成那些对子女要求极高的家长。
这是她和那个舍友的共识,她们两个人都不认为,压榨子女学习工作的父母,爱的成分有他们自述的那么高。
即使有爱,也比其他给予子女更轻松关切养育环境的父母更低些。
因为他们的精力,都花在成龙成凤上,只有一部分人在发生了些事件之后,做自我检讨改变面对子女的态度。
这些事,包括但不限于叛逆,逃学,产生事故,或者更加严重的事件。
换句话来说,有些人会因为起初的自认对不起他人的心理,转而更加恶意地对待他人。
这不是因为天生坏种,只是因为这些心中觉得对不起别人的人,假如愿意弥补,或许会进行道歉等行为。
但那些不愿意道歉认错的人,就会认为对方会反击报复自己,与其承受着等待被报复地胆战心惊当中,不如先下手为强把别人打到毫无反手之力,这样便自觉可以安枕无忧睡个安稳觉了。
显然这就是刘徐氏以及刘铁根的心路历程。
当然,这些是此刻的沈家人乃至林茗自己都不知道的。
此时的林茗,将手里的衣裳晾晒完毕之后,就和沈母一边摘菜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
二人聊天的内容,却是比较宽泛的,有之后林茗打算做的吃食,比如一个叫火锅的,很辣但能保暖的菜品。
还比如二人讨论了用粮食作物榨油的可能性。
这路林茗就不得不提沈母不愧是见过大世面的,她竟然知道如何榨油,就是那些榨油木架都是怎么做的。
这种知识可不是一般人能知道的,古代能有几个吃得起植物油的?
设置动物油才是主流,比毕竟古代的出油率极低,别说能不能榨出油了,就算技术问题解决了,榨出一斤植物油的成本也比一斤猪板油的成本贵多了。
就因为出油率低,榨过油的粮食基本就不能吃了,只能喂牲畜,而最多榨油的作物竟然是芝麻这种不算平价的作物。
就连花生都没有拿来榨油的,可想而知古代为什么一斤植物油那么贵了。
起码林茗在镇子上就只看过一两家粮油铺子有卖植物油的,但那油浑浊不堪就算了,一斤竟然就要半两银子,怎么不去抢?
还据说,这油是从别的镇子上进的货,爱买不买的,镇子上有的是人抢着买。
这话自然给林茗气的不行,自然没当冤大头买这劳什子的植物油。
现在听沈母说她知道怎么榨油的,林茗怎能不兴奋激动?
她当时就将手上的菜放了下来看向沈母道:
“娘你知道怎么榨油的?你能将榨油的工具画下来吗?”
沈母想了想点了点头,不过随即却问道:
“你想榨油喝?那用粮食榨出来的油可不多好喝。”
林茗一愣,随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