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汉魏纨绔子>第五章 静待郭嘉

杨修的点评一时轰动许昌,许昌城中传得沸沸扬扬,李云庭有一点小兴奋,却不为所动,感觉现在如果投靠曹操,怕也不会得到太大的重用,自己可不想只做一个写文章的秘书助手什么的。时机还是没到,李云庭还需要一个更好的契机入仕。

王宇朱修则一时之间成为许昌街头的笑柄,龟缩在家里不敢出门。

杨修火急火燎拿着竹简去禀报曹操,望着气喘吁吁的杨修,曹操顿时觉得有些好笑:“杨主簿,为何行色如此匆匆?”

杨修缓了缓口气:“禀报丞相,此次月旦评,臣发现一文章,感觉不错,凡请丞相过目。”

曹操了解杨修,知道此人一向恃才放旷,除了自己之外,怕是没几个瞧得起的人,能拿着月旦评的文章如此行色匆匆来见自己,怕是文章应该是不简单。

于是曹操招了招手:“且呈上来我看一看。”

“是。”杨修唯唯诺诺递过竹简。

曹操大吃一惊,看第一遍不是很理解这唐宋的新文风,但曹操毕竟心智过人,多看了两遍,感觉眼前的诗作看起来风格和如今的诗风大有不同,读起来又大气磅礴,心怀壮志,简直是开诗作之先河,有文风之新开的感觉,可堪为新诗作啊。

能有如此手法敢于创新的人,必是博学多才,不拘一格,是个大才,曹操一向求贤若渴:“大胆杨修,如此人才,现在何处?为何不引来见我?”

杨修见丞相语气有点严厉,于是慌了,一把跪下:“非我不引他来相见,只是这文章并未著名,仅仅题了个无名之辈,写作的人也不肯出来相见。”

曹操迟疑了,来月旦评的人,不都是为了出名然后入仕吗?这个人想干嘛,不为名,那图什么。

于是曹操不断地思索着,很想知道这个人的用意。

不为出名,却又在月旦评投下此等文章而后离去,莫不是我对人才还有所疏忽,而有才的人还不愿意为我所用,可见自己还是应该下一道求贤令,重申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曹操思虑再三,感觉这只是一个小问题,大问题是有很多各方面的人才还不能为己所用,于是决定下求贤令: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国家的呢?当他们得到人才的时候,难道是偶尔侥幸碰到的吗?不!只是执政的人去认真访求罢了!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时刻。希望各地能把人才推荐出来,让我可以重用他们。

求贤令下达之后,轰动了许昌,李云庭感到诧异,曹操此刻身边的武将如云,谋士无数,尚且还如此求贤若渴。

自己还不如就投靠他,建功立业,于是开始着手整理李白等各种诗集并对不同场景进行分类,打算酝酿名声。以文入仕,难免会有和自己讨论诗歌的,不同情况下的发挥要先准备好。

如此夜以继夜,持续了大半月之久。

自己想投靠曹操,可曹操名声虽大但好像不是太好,也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怎么看。

恰好,外出巡查的父亲李言风回来了。

于是李云庭换上新衣服,整理衣冠,来见李言风。

到了大堂上,李言风正喝着茶,有些苍老,但却不能掩盖掉那种角逐于朝堂的能谋善断。

李云庭心想,古人的智慧真的是非我辈能及啊。

“爹,这次怎么回来得这么快。”李云庭面带微笑。

“巡查完了就回来了。”李言风望了一眼李云庭。

“爹真是辛苦,来日我也要像爹一样为朝廷鞠躬尽瘁。”

“朝廷?”朝廷早已名存实亡,李言风自觉一世英明,怎么会有如此不识时务的儿子,脸色变得有点难看。

李云庭顿时觉得有点不大对劲:“怎么了,爹。”

李言风语重心长:“朝廷早已名存实亡,现如今掌握大权的是丞相,你要识时务,为朝廷效力,难道你要做汉臣?为丞相效力才是明智之举,才有前程。要做曹臣,不做汉臣。”

有道理。

李云庭顿时心生佩服,曹臣汉臣仅仅一字之差,将来的前程迥然不同。

两三天后,李府开始在动工搭戏台子,说几天后郭嘉郭大人要来李府听戏。

郭嘉?这不是那个才策谋略,世之奇士的郭嘉吗?说起来也是天妒英才,郭嘉虽天纵奇才,却是个短命的家伙,不到40岁就去世了,想不到自己还可以有机会见上他一面。说不定还可以和他交流交流做个朋友也说不定,这可太爽了。

想起这里,李云庭越想越兴奋,于是干脆就亲自督工,生怕府上的工人不能按时完工。可能会导致郭嘉不能来。

于是李云庭坐不下去了,对建筑一窍不通的他在那里胡乱指挥。只是在那里就是要人干活,不让人停下来。有时,工人累了,想歇一下,也会被他喷得体无完肤。李云庭觉得谁干的好了,就大把大把拿出钱奖励他们,毕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一点李云庭还是坚信的。

就这样,在李云庭的奖励和催促下,原本五天工期的戏台子在三天就完工了,看起来效果还不错,李云庭也很满意。

话说李府可真不小,用现代的话来说占地面积很大,看起来一点也不比现在一般的高中学校小,建筑也是大气恢宏,室内装修也是富丽堂皇。府内池塘,会客厅,习武场等等一应俱全,第一次来可能还会迷路。

眼前的家丁工人上上下下正在忙碌,毕竟是曹操身边极


状态提示:第五章 静待郭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