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宜禄立志传>第九十六章 盖棺定论

除了人事任免以外,秦谊还是做了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就是梳理了一下自从何进被杀以来的大汉帝国这五年间的政治风潮,对某些人物进行盖棺定论,形成东汉版关于何进被杀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当然期间也少不了秦谊自己的一些私货。

第一是何进被杀一事。

由于何进是秦谊曾经的上司,秦谊从临时工转成正式工都是何进特批的,何进的孙子何晏现在都养在秦谊家中,所以这次决议对何进的评价高了那么一点儿。

大将军何进曾经与张让、赵忠为代表的十常侍阉寺集团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只是在叛徒何苗的作梗之下,才没能得手。最终也是何苗利欲熏心,想要代替何进执掌朝廷大权,这才与十常侍进行勾结,谋害了大将军何进。

何苗虽然的确是不支持何进诛杀宦官,但也没有参与到宦官们的阴谋之中。只恨他生了一个坑爹货,让秦谊带人把他家给屠了。既然这个样子,何苗是别想平凡了,他就老老实实成为杀害何进的罪魁祸首吧。

第二是董卓进京一事。

董卓固然是有狼子野心的,但这个时候还不显眼,他还是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大汉忠良的形象。

一切都是当朝太傅袁隗的错,袁隗利欲熏心,想要执掌朝政,并且认为“代汉者当涂高”这句话是指能取代汉朝的人,是一个路中高达的人,契合自家侄子袁术的表字。

于是袁隗一方面安排自己的两个侄子袁绍和袁术在何进和宦官之间拱火,譬如说袁绍打着何进的旗号,命令州郡逮捕十常侍的亲属入狱,最终引起了十常侍铤而走险。另外一方面袁隗有调动自己曾经属吏董卓进京,试图利用董卓的军力压服朝廷禁军,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不过玩火者必自焚,袁隗这个野心家最终将一切都玩砸了,为人作嫁,自己也被董卓处死。

第三就是董卓执政一事。

董卓这个暴虐的魔王,秦谊就是靠反对他刷了一大波声望,必须要批倒批臭。

第四就是王允执政一事。

秦谊本人是极其看不上王允的,认为他是三七开,功三过七。但是这个是绝对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因为王允对秦谊是有大恩的。

秦谊一个并州雁门小豪强,为啥能够在何进府中做临时工,是因为王允的举荐。在文和乱武之后,王允被杀,死前也是托王凌捎给太原士族一番话,让他们支持秦谊。秦谊能够迅速整合太原,也是和得到了王允这点儿政治遗产有关。

现在秦谊所依靠的基本盘太原士族,也是都和祁县王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公与私,秦谊都不应该贬低王允。

最终王允因为嫉恶如仇,错误的估计了朝廷形势,低估了以李傕为首的董卓余孽的凶残和狡猾,酿成了一场人间惨剧。这是因为王允的不成熟而走得一段弯路,但这无损王允作为汉室忠臣的伟大形象。

在秦谊的主持之下,汉室朝廷马上派出以王允侄子王凌为主的治丧委员会,趁着李郭快要完蛋的机会,前往长安迎接王允的遗体,准备送回王允的祁县老家,改用隆重的殡礼重新安葬王允。除此以外,秦谊又封王允的孙子王黑为安乐亭侯,食邑三百户。

这么一套行动安排下来,总算是给王允盖棺定论,让他以一个更加体面的形象留在史书中。

第五就是李傕郭汜执政一事。

作为董卓反贼集团的骨干,李傕郭汜在董卓授首之后,不思悔改,而是利用欺骗、胁迫等手段,逼迫忠于朝廷的凉州军将士反攻长安,断送了大汉王朝的复兴进程。

接下来李傕郭汜的倒行逆施,比董卓更甚,造成了关中地区的战乱,以及大量人口的损失,可以说是犯了十恶不赦的反人类罪。

至于其他的西凉军将领,则很多其实都是朝廷的栋梁之才,像是光禄大夫贾诩、镇远将军段煨等都是尽忠于汉室的大忠臣,而张济(在刘协东归一事上,张济一开始是出了力的,只不过因为和杨奉、董承不和才改为支持李傕郭汜)这样的,也是有难言之隐,予以赦免。秦谊已经把橄榄枝抛了出去,就是不知道贾诩、段煨、张济等人怎么接了。

至于李傕、郭汜,那是必须死的,现在汉室朝廷号召关中诸将齐心协力,绝不放过李郭二人。估计在各路诸侯的围攻之下,李郭二人活不了多久的。

第六就是袁绍割据冀州一事。

历史上曹老板迎接汉献帝是发生在两年后,刚刚平定兖州之乱,徐州的刘备、吕布还没有摆平,袁术还赖在豫州不走,张绣占据宛城也是严重威胁许都的安全。

当时曹老板还没有和袁绍撕破脸皮的勇气,最后只能一方面以天子名义谴责袁绍,打击其气焰,另一方面将大将军让予袁绍,稳定大敌。

秦谊也很想用这个手段来对付袁绍,再缓一下,只是局势发展到了这个地步,秦谊与袁绍之间的矛盾终于掩盖不住了。

就在秦谊迎接刘协东归的同时,出使公孙瓒的徐庶也是费尽与公孙瓒签订了一个共同针对袁绍的盟约。

虽然对秦谊悼念刘虞的事情极度不满,但是在合作一事上秦谊的确是表示出了极大的诚意,给公孙瓒了一大笔军资,还许诺提供一定程度的军事支持,最重要的是秦谊对冀州的土地没有任何的要求,愿意承认公孙瓒统治冀州和幽州——在秦谊看来公孙瓒根本没有吃下冀州的能力,就把这个当成了空气筹码


状态提示:第九十六章 盖棺定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