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朕法>第五章炮灰

林城村大大小小一百六十户,所征调的士兵就必须要有一百六十人才行,除却那些免服兵役的家庭,不够的名额还需要从其他民户上分摊,分摊的形式是由最传统的抽签方式来进行。

林城村属于江县,江县在楚国的全部郡县中户数过万,称得上是大县,此次征调的兵卒就有一万人。

楚国的军伍制实行的夫长制,十人设一十夫长,一副十夫长;百人设一百夫长,一副百夫长;千人设一千夫长,一副千夫长;万人设一万夫长,一副万夫长。

在万夫长上设立大将军,统御三军。

江县的刘班头,按照上级分派的名额,从林城村征调了一百六十人。

这对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以农耕谋求生计的林城村来说,一次性失去了这么多青壮力,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一百六十人上了战场,能有三分之一活着回来就算是命大的了,而且在这其中,还会有相当一部分,因为战争而使身体落下残疾,永远的丧失了劳动力。

王秦还没来得及与王老汉、大哥等话别,就被衙役推搡着出发了。

相比而言,叶大海就惨多了,眼睛上的树枝被村里的郎中拔掉后,简单的处理包扎一下后,整个人还处于昏迷状态,就被衙役安排了两个壮丁,用担架抬着前进了。

叶大海的儿子,叶胜,在抽签中,幸运的被选中了,成为了替那些士族挨刀的幸运儿。

小小的林城村,在半天的时间里,就失去了大量的人口,原先被带走十几个女孩时,大多数村民都还是一副无动于衷,事不关己的模样。

可现在,他们的家里都将有一个人奔赴死亡的前线时,哭嚎、诀别声顿时哀恸天地。

这一幕不仅仅发生在江县的林城村,凡是楚国皇帝控制的疆域内,所有地方都发生了这一幕。

据楚国丞相张华和户部尚书苏源统计得出的结果,此次征调兵卒可达两百万人,加上楚国的常规军三十万和驻扎在淮京的十万禁军。

楚国调动的兵马便多达两百四十万人,而蜀国突袭楚国的兵马才二十万。

楚国朝野上下,很有信心,他们坚信,光是凭借人海战术,都可以淹死二十万蜀军。

而且他们还是本土作战,有地利优势。

本来已经在回京路上的朱繇,被一道圣旨拦截,让他返回南蛮之地。

楚四世和大臣们相信,没有朱繇,他们也能够打赢这一仗。

楚四世最信任的禁军统领金大猛,成为了此次反击战的最高指挥,被楚四世封为大都督,各大将军、万夫长,全都要听他指挥。

安排好这一切后,楚四世最关心的还是民间选美的事情,仿佛二十万蜀军在弹指之间就会灰飞烟灭。

满朝文武中,唯独丞相张华和和户部尚书苏源高兴不起来。

皇帝一声令下,旨意简单明了,可想要将旨意贯彻下去的工作,还得由他俩来做。

这其中便涉及了诸多繁琐的工作,征兵不过是前奏,重头戏还在于这么多兵马的后勤工作。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二百多万人的吃喝拉撒,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解决的。

即使是在楚国国力最鼎盛的时期,想要供应二百多万人的物资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何况现在的楚国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

张华几次想要上奏,最后都忍住了。

随着楚四世当皇帝的时间越久,便越发的独断专行,听不进忠耳良言。

凡是敢违背皇帝命令的大臣,不是被抄家就是被贬斥流放。

而他能够当上丞相,皇帝看中的就是他没有废话,能够很好的执行他的旨意,不会和他最对。

张华的前几任丞相,全都是因为和皇帝唱反调,以死明鉴惹恼了皇帝,落得个尸首分离的下场。

相比而言,张华算是楚四世手上混的最久的丞相了。

于是,张华决定,就这样吧。

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剩下的听天由命吧。

也有人产生了疑问,蜀军二十万人,虽猛进,快要打到淮京,可想要吞并楚国,依他们的后勤补给能力,根本不能做到。

皇帝一次性调动全国的人力,用来反击蜀军,会不会有点小题大做。

在这些人中,绝大部分又是刚才泥地里走出来的泥腿子,根本不具有战斗力。

有识之士忧心忡忡,他们看出了问题的严重与后果。

这么多人的吃喝,一旦处理不好是会搞出大问题的。

楚四世刚登基的时候,虽然算不上英明圣贤,可也没有这么昏庸糊涂啊。

楚四世的真实目的只有他身边的太监总管知道,他要学习赵国在北方修建长城,阻挡云国铁骑的方式。

在楚国的北边修建长城,用长城抵挡赵国的四十万骑兵。

楚国和赵国中间有一大片的平原缓冲地带,赵国这些年随着和云国铁骑的不断交锋,磨练出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骑兵军团。

这支骑兵军团自从建军以来,就像悬在楚国头顶上的一只利剑,令楚国皇室昼夜难安。

楚四世做太子时,赵国铁骑一路狂奔,杀到淮京城下时,耀武扬威的场景,至今还留在楚四世的脑海中,像是一个噩梦挥之不去。

前不久,赵国和云国联姻,签订了和平协议。

据楚国潜伏在赵国军方的探子回报,赵国和云国结束对立后,下一步的战略重心就是楚国。

这可吓坏了楚四世。

蜀国因


状态提示:第五章炮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