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乱三国之吕布>第194章 兴办学校

吕布搔了搔脑袋,开口说道:“恩师,我想兴办学校!

“兴办学校?”蔡邕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吕布点了点头,认真地看着蔡邕,非常郑重地说道:“恩师,其实这个想法在我脑海之中已经很久了,我想要兴办学校,但是这个学校却不同于颍川书院那种现在的书院形式。”

蔡邕看了看吕布认真的眼神,当下也不在开玩笑,原地坐了下来,也示意吕布坐下。

这才开口继续问道:“那你说一说,你这个学校不同在何处?”

吕布思忖了一番,整理了一下许久以来关于兴办学校的想法,这才开口解释道。

“我想要兴办的学校,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不仅要面向士族阶层,同时也将要面向社会上的各个阶层。不论是农民还是各个行业的工匠,甚至是商贾,都可以进入的学校。”

蔡邕听到吕布的构想,极为震惊,瞪圆了双眼看着吕布。

蔡邕震惊地开口说道:“奉先,你可知你的这个构想着实惊世骇俗。”

吕布点了点头,说道:“自有汉以来,绵延四百余年,知识和学问都掌握在士族的手中,这才使得士族能够垄断官位,进而形成了绵延数百年尾大不掉的士族问题。我若是兴办面向各个阶层的这种学校,最大的阻力就是这些士族,甚至是各地的官员。”

“没错。”蔡邕点了点头,接着补充道:“士族的势力盘根错节,遍布整个大汉朝的天下,你若推行此举,可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吕布看着蔡邕,目光之中满是坚定不移。

蔡邕也看着吕布,心中暗叹一口气,他明白,吕布的性格向来如此。

任何问题他都会经过深思熟虑,一旦考虑清楚之后,就会朝着目标坚定不移地去努力。

吕布既然能够对他说出这些话,定然也是有了自己的考量。

蔡邕想到这里,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气。

他微笑着看向吕布,缓缓地说道:“奉先,为师也曾有过此想法。孔圣先师曾说过:‘有教无类。’接受学问本就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

吕布连忙接道:“正是如此。虽然每个人可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够学会的知识和技能都不尽相同,但是这并不代表,就可以剥夺他们的这种权利。”

蔡邕更加震惊的看向吕布,吕布的这句话归纳起来正是孔子曾说的另一句话,因材施教。

吕布的这一番解释和说明更加的形象也更加的具体。

并且,这方面的只是,蔡邕并没有和他说过,据蔡邕所知,吕布也似乎很少学习典籍,因此他才震惊于吕布能够如此准确地说出这一番话语。

吕布却不清楚蔡邕的想法,继续解说道:“另外一方面,如今并州百废待兴,士家子弟大多看不起我的出身,另外一方面,有很多有理想有抱负的寒门子弟却因为学识不够,而不能为我效命,兴办这样的学校也可以为发展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蔡邕点了点头,吕布只说要为并州、为自己培养人才,而不说为大汉朝廷。

蔡邕也很能够理解,此时的大汉朝廷不过是名存实亡,各地诸侯都为了自己的野心发展势力。

吕布虽然和他们没什么区别,但是至少吕布的出发点是为了给百姓们带来福祉,他始终也是如此做的。

只看他治下现如今的情况,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并州一直是贫瘠苦寒之地,可是自从吕布征伐草原开始,丁原开始发展民生。

到如今,经历了两代人十多年的努力,并州虽然说仍然比不上那些富庶之地,但却同从前相比,已经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蔡邕忧国忧民,但他忧的却不是大汉朝廷,而是全天下数万万黎民百姓。

因此得知吕布的野心之后,他不但没有任何的反对,还不遗余力地进行着帮助。

如今吕布提出兴办这种学校的想法,正是也与他一贯的理想不谋而合。

蔡邕兴奋地笑逐颜开,眼神之中也隐现泪光,他开口说道:“好!好!好!”连说了三个好之后,却是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吕布诚恳地说道:“不过学生只是有一个大概的想法,具体的事情学生也不懂,因此才来请教恩师,望恩师能够指点迷津,更请求恩师能够帮助学生。”

蔡邕朗声一笑,开口说道:“哈哈哈,为师已经老了,可没有精力再去忙活这些事情喽。”

嘴上虽然说着拒绝的话,但是那话语之中的语气以及蔡邕的表情,无不显示着他此刻内心之中的欢愉。

吕布自然清楚,这是蔡邕那身为文人的老毛病又犯了。

也乐得配合老岳父玩这种欲拒还迎的把戏,吕布连忙起身道:“恩师,还请恩师出山,助学生度过难关,也为这天下寒门学子们,谋一个福利。”

顿了顿,吕布正色道:“学生如今有一心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蔡邕神情一怔,仔细看了看吕布,然后低声重复起这两句话。

反复重复了许多遍,越是重复,越觉得其内所表达的含义深远。

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但是天地生化万物,生生不息,这就是天地的心意。

为生民立命,古人尝言‘安身立命’,百姓能够丰衣足食,也就有了立命之根本,另外一方面基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之后,那么就需要教化世人,带领世人行


状态提示:第194章 兴办学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