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刘备的登基,也使得蜀汉的相应的机构的设置发生了不小的变动,相应的官员的职务也随之发生了不小的变动,大多数人的官职自然也就得到了相应地提高。
吴苋名正言顺地成为吴皇后,统领后宫。
诸葛亮毫不意外地出任蜀汉的大丞相,代理刘备担任国政,开府,自行选任各属官,但是爵位不变。
其中,张裔继续在蜀汉崭露头角,从出任丞相府长史。而蒋琬也开始崭露头角,但是并未进入丞相府,而是进入了尚书台,出任尚书郎。杨洪、杨戏等人也各有所用,各自上位。
董和则是继续从事跟当初在左将军府一样的工作,出任了三公之一的大司马,开府,分去了一部分诸葛亮的军事管理权,名义上是成为蜀汉全境军队的最高长官。
许靖出任刘禅的太傅,但是一直以来就是个闲职而已。
尚书台学习了曹魏那边的制度维持不变,被允许继续存在。
法正继续出任尚书台的尚书令,直接对刘备负责。刘巴出任六曹尚书最为重要的度支尚书,并且还领了尚书令的副官的左仆射,地位稍稍次于法正。糜竺出任吏部尚书,领右仆射。马良被征调,出任左民尚书。但是因为荆州需要他的治理,所以并未到成都赴任,依然加侍中不变。六曹之中的其他三曹,暂时从缺。
张飞因为战功显赫,加为西乡侯,并且出任三公之一的司空,江州太守之位则是解职,只是继续统率军队对交州作战。一旦他回到了成都的话,有可能开府治事的。
马超的情况则是比较特殊,他本来就是骠骑将军和乡侯,几乎是没有再上升的空间,因此加官进爵的事情并没有他的份。但是刘备还是给于了各种嘉奖。
李严则是另有任用,出任了蜀汉的廷尉,从谏议方面的事务,转向了刑狱诉讼方面的工作,成为了蜀汉的最高司法长官,正牌的九卿之一。
九卿最高的御史大夫,号称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官员的评定和弹劾的重要职责。因为李严的转任,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最后居然是简雍这个不拘小节的人暂时出任。这恐怕并不是一个合适的任命。
吴懿升任少府,成为刘备的“管家”,加为亭侯,成为名副其实的九卿之一。这其中,吴皇后从中使力的嫌疑非常的大。这样一来,刘备的家里,也就由这对吴氏兄妹在做主了。
魏延虽然近来没有立下什么军功,但是也是得到了刘备的荣宠的,官职再度上升,出任后将军,继续领汉中太守。
赵云继续出任中领军,一切不变。
其余留在成都的将军和诸多的老臣,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升官和封赏,可稍稍略去不提。
同时,成都还向江东发出了征调,想要任命顾雍出任光禄大夫。
这是个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位,被誉为皇帝的近臣,而且九卿之一的光禄勋,常常就是从光禄大夫之中选拔上去的。顾雍在经过慎重考虑,又经过刘禅的一番劝说之后,很快到成都上任,距离九卿之位也就差了一步之遥而已。
主管祭祀之类要事的太常,也同样是九卿之一,则是征调了同样远在江东的张昭出任。但是张昭因为年纪大,蜀道难行,所以是去不了的。但是成都方面依然还是让他出任太常,只是不必到成都上任罢了。
然后,成都也同时征调了严峻到成都出任谏议大夫之职。严峻并不愿意,而且还是连续三次征调不往,可见他还是放不下自己的面子。于是,成都方面只得作罢。
于是,成都方面随即发函向刘禅征询,九卿之一的大司农还处于从缺的状态,何人更加合适。随着这份公函的到来,足见刘禅在蜀汉方面的分量是如何地重了。
刘禅自己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做出了一个很令人意外的决定,他居然推举了刘基出任这个九卿之职。连原本在江东位高权重的顾雍,到了成都之后,地位都只能够次于九卿,刘基居然比顾雍更加上位?
但是刘禅推荐的理由还是有说服力的。因为刘基在江东的时候,一直都在从事这方面的事务,业务方面非常娴熟。如今这些推荐要更加倾向于考虑相关能力,而非是个人的名望。于是,刘备最终也是准了。掉落人间的龙王
邓艾的副将周涛也有所升官,加封为列侯。
张苞的位置是第十个,同样出任荡寇将军,受封为列侯。
孟溪的位置为第十一个。他的功劳同样是不小,但是应该说,他的战绩在战场后方更为突出,所以在军功的建立上面,明显落后于刘禅麾下的其他将军。同样出任荡寇将军,列侯。
第十二个位置,则是给了周承。他在水军方面,特别是全琮还未投降过来的前期,为蜀汉的水军作战,做出了很大的攻陷,受封为横江将军,列侯。他的侄子,也就是周邵,也同时被举为茂才。他此时已经按照刘禅的推荐,进入了医国院学习去了。
第十二的位置,则是给了黄权。虽然说,黄泉在保障军队的后勤方面工作得非常出色,属于劳苦功高的人物,但是因为没有怎么在战场上面建立过功勋,所以显得比较吃亏。但是成都方面依然很看重他,征调他出任中散大夫之职,但是并没有封侯。
第十三的位置,给了远在荆州治事的治中从事潘浚。因为他在防守江陵城,抵抗孙权大军的进攻之中,发挥了很明显的作用,所以特别给他加侍中的荣誉,加封列侯,继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