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玄幻奇幻>城管无敌>三十九、民用版“喀秋莎”

三十九、民用版“喀秋莎”

步兵火力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自然要考虑炮兵。

按照某一集《流言终结者》节目的内容,穿越者们弄来了一个医院用的废旧大号高压氧气瓶。在小五金工厂请人把小的那一头去掉,再加几个轮子和一个铁架子,就变成一门简易的大炮了。

由于王秋和杨教授打着为清朝古装片制作道具的名义,再加上这东西又大又笨重,对方厂里的人居然一点都没有怀疑,还很热心地给涂上了黑油漆,喷上了“红衣大将军”的字样……就跟袁崇焕在宁远城头“一炮糜烂数十里”,号称炸死了奴尔哈赤这个野猪皮通古斯酋长的红衣大炮差不多。

炮弹也不愁,弄几颗保龄球抹点猪油就是上好的炮弹,如果装填的火药够多的话,保龄球可以飞出1公里以上——真正的麻烦在于,这种火炮的准头很差,而且弹道十分诡异,轰击固定目标还可以凑合,想要打移动靶,哪怕是体型庞大的战舰,都是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最要命的是,这种用氧气瓶做出来的火炮,炮弹在飞行的时候居然还会掉头,把自己人炸得飞上天!

而且,每一次装填弹药、清理炮膛都要花费不少时间,使得它的she击速度相当缓慢。

所以,在提心吊胆地试she了几次之后,这门“红衣大将军”炮就被诸位穿越者们废弃不用了。

因为,他们已经有了更加可靠也更加厉害的远程打击火器——只要把大型礼花弹平放之后点燃,那就是妥妥的一次xing便携式喀秋莎火箭炮啊!一次30~60响!威力惊人!

事实上,这种大型礼花弹的模样,也跟火箭炮十分相似——此类烟花燃放后留下的外壳,多为坚固的金属管,管口直径约20厘米,高约1.2米,每根金属管有4根细金属管当支架,通常在燃放时,都是多根金属管一起并排发she,场面蔚为壮观。南方人一般叫这种烟花为“冲天炮”。节都会在中国打死一堆不当心的倒霉蛋!

根据王秋的调查结果,前几年在beijing就有一个放这种烟花的家伙,因为烟花架子没放稳,在发she前夕不小心倒了。结果导致礼花弹平放出去,一发就打穿了一辆出租车的两层钢板,导致一名乘客死亡!

此外,在广东还有个倒霉老板,自己订做了一个大号礼花弹,结果由于找的厂家技术不过关,害得这位老板在放的时候出了事故——第一发礼花弹she出去之后就歪了,第二发更是she到了50米外的自家房顶上,将自家的钢筋混凝土小洋房轰掉了一半。然后剩下的礼花弹干脆没能发she出去,全部原地爆炸,瞬间就在地上炸出了一个三米深的大坑,当场震得好几个人七窍流血而死……

如此威力的“民用版喀秋莎”,用来轰击16世纪西班牙蛮子的战舰和木头堡垒,应该是绰绰有余了!

据说,武汉某位著名“钉子户”,早就籍此无敌利器,先后三次打退了拆迁队的来袭。

更妙的是,根据王秋打电话咨询到的消息,湖南浏阳那边的花炮厂,自从上个世纪末期就开始在生产模块化的多管火箭类烟花,无论是she程,she速(一般是每秒一发),爆炸高度,爆炸花样,还是爆炸威力,都可按客户要求进行定制生产。他询问的那家花炮厂,生产的火箭烟花最高可以上升到650米,如果自制一个支架,以45度角进行斜she的话,最远she程估计将能够达到两公里以上!甚至超过了风帆时代早期很多舰炮的有效she程!而爆炸威力设定到最大的话,也足以把这时代最厚的舱板炸成木屑!

——礼花弹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一个加了料的炸药包。小号的通常有两个拳头的体积,大号的足足有几十斤沉,一个水桶大小。那玩意儿要是打在人身上还不死,目标就一定是开着主角光环了……

更重要的是,这种多管火箭烟花的分量,可要远比青铜火炮轻得多,完全可以让士兵扛着翻山越岭。此外,礼花弹的价钱也比正牌军火和自己仿制的金属古炮更加便宜,还比较容易大量采购——光是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式,就一下子放了足足10万枚的礼花弹呢!

从此,这家湖南浏阳的花炮厂,就成了王秋所在团队的重要军火供应商之一……

除了钻天猴和礼花弹之外,诸位穿越者还试验了其它一些烟花爆竹的杀伤能力,例如把二踢脚倾斜放在地上打过去,充当小型迫击炮。或者让印第安人投石兵直接把“一声雷”用投石索丢出去,权当是掷弹兵等等。除了弹道比较难把握之外,其它无论哪一样xing能,都比这个时代的早期火枪火炮要强得多。

——等到上述实验全部完成之后,王秋觉得自己已经进化成为一个相当合格的恐怖分子了。

——————————————————————————

既然火药武器已经有了,那么训练工作也要跟上。

虽然从湖南订购的“民用军火”,眼下尚未完全到货,但适应xing训练已经可以开展了。

自从完成了对阿兹特克帝国的初步窥探之后,王秋就从市里设法采购了很多大号二踢脚爆竹,天天在希望港的金字塔顶上放个响,给孤陋寡闻的市民们锻炼听力——每天早上都要放鞭炮催促伐木队起床干活,晚上则放鞭炮通知大家收工。有时候在夜里还要放礼花供大家欣赏……虽然这跟真的枪林弹雨完全不是一回事,但至少可以让洪休提兹干王国的臣民


状态提示:三十九、民用版“喀秋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