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陪笑道:“夫人福气更好,三奶奶识文断字满腹才学,这一来便得到国公爷和二老爷的欢心。”文氏淡淡地道:“姚氏,她,也不错吧。”满腹才学,一个乡下丫头也配说满腹才学。真不知道这个姚氏用了什么手段,居然一下子便入了大伯子和丈夫的青眼。几次帮着她说话不算,昨晚丈夫居然还催促自己尽快教她管家,幸好自己拿姚氏眼下最要紧的是调理好身子怀上孩子是正经推了过去。
笑话,自己当年因为是二房的媳妇没有资格管家,眼下上头没有婆婆大嫂又没了正是名正言顺管家的时候,凭什么还不让自己管家。自己离开贵妇圈子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回到京师,眼下又是昌国公府最风光的时候,为什么要让自己隐退呢。还有文家,沦落到了那等地步,自己怎么样都得大力帮衬着才是,不管家帮衬起来哪里会那么方便。更何况姚氏一个乡下野丫头,高门大户之间人情往来行事规矩她一概不知,让她管家昌国公府非丢大脸不可。
焦氏笑道:“是啊,三弟妹,呃,三奶奶就是了不起。可能因为识文断字更有见识吧,当初在田家湾的时候,公公便很是看重她,凡事都向着她。夫人您不知道,为着她,婆婆好几次都挨了公公的骂。这没想到到了国公府,又得国公爷和二老爷看重,这本事呀咱们是学不来只能羡慕了。”文氏眉毛皱了皱:“芍药,当初阿福真的那般看重姚氏,为了她骂你?”
周氏点了点头:“是啊。夫人您也知道,当初事出仓促,大奶奶也没给我们备下什么银子,奴婢和阿福带着几个孩子东躲西藏回到启汶,手边的银子花去大半。剩下的起房子置地都不够,倒欠了债。多年来咱们家底一直不厚,三奶奶娘家在咱们那一带算是殷实人家了。阿福老以为人家那样人家的妮子能看上我们三郎是低嫁了,加上她又识文断字,所以他对姚氏历来是高看一眼的。”
焦氏叹息道:“这也难怪,咱们乡下地方不比京城,妮子家家的能识文断字那几乎是没有。这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大伙儿不得争相追捧。您比如说那侯三郎,硬是巴巴地请了三奶奶做先生手把手地教他写字儿。不然人家侯三奶奶今日怎么登门拜访,您还真当三奶奶和侯三爷是那作古正经的表兄妹啊。还有吴家的那九公子,那可是咱们启汶的神童,他也很是仰慕三奶奶。娘那会儿让三奶奶去吴家堡赶集买盐,因为买的人多排老长的队伍,吴九公子的贴身小厮看到三奶奶排在后头,立马去找那卖盐的官爷给三奶奶买了盐送到手上。我姐姐那时候也在排队,她说其他排队买不到盐的妇人都眼红死了,纷纷猜测三奶奶是吴九公子的什么人,居然能得他的小厮这般小心照顾。”
“芍药,真有这事?”文氏的脸色变了。“是啊,要说这侯家的公子也是个重情义的。仪姐儿的满月酒,侯公子人在京城,居然早早写信嘱咐他外祖父母来咱们家庆贺。还从京里叫人买了孝儿戴的东西,金锁金项圈什么的送来。因为是早先准备的不知道男女,索性男女各买了一套。”“是啊,亏得侯三爷想得那么周到,他那时候似乎还没成亲吧。”焦氏补充道。文氏手上的帕子攥紧了,脸色很是难看。
“三弟妹,呃三奶奶福气真好。嫁给三爷,三爷也是将她捧在手心里。夫人您看我和二弟妹四弟妹这皮肤都黑黑地粗糙不堪,您再看三奶奶,细皮嫩肉地,跟京里的各府的夫人太太们没什么差别,也许天老爷早就注定了人家国公府少夫人的命吧。要说三爷待三奶奶那真是好,每年天稍稍一冷,便不让三奶奶去溪里洗菜洗衣裳了。说她细皮嫩肉的,冻坏了可不好。”焦氏脸上艳羡的神色再明显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