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恐怖悬疑>武之天晶轮回>第12节 进驻澎湖,重建锦衣卫
放心交给张文杰来继续负责,这可是一个长时间的繁杂工作,郑克藏显然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

而对于秘密部队的编制问题,郑克藏心中早有腹案,考虑到他们并非的专职沙场征战,故在亲军编制的基础上有所改变:以5人为一伍,设伍长1名,官阶等同于亲军的什长;4个伍为一旗,计有20人,设旗长1名,小旗1名;5个旗为一户,计有100人,设百户1名,试百户1名;再往上,5个户为一哨,计有500人,设千户1名,副千户1名;2个户为一营,设镇抚使1名,镇抚使佥事2名。秘密部队的最高领导,自然还是由郑克藏担任,即指挥使;任命张文杰为镇抚使,实际上暂时只能统领目前仅有的100人。

随后,郑克藏将一早设计好的训练计划交到张文杰的手中,命他带领这户人马,除了继续进行秘密基地的建设外,下午还要开始按照训练计划开始特训。这份特殊的训练计划,主要围绕侦察,潜伏,伪装,追踪,反追踪,破坏,暗杀等几个方面来设计的。要完成这份训练计划,不仅需要极高的天赋,更绝非一日之功。

至于上午的时间,自然是要修炼《血刀经》,这才是这队秘密部队最为重要的功课。不过,由于《血刀经》这部功夫过于邪异,容易走火入魔,轻者筋脉尽断,再无法习武的可能,重者立时死亡,再加上张文杰也不像刘志彬那样,有着很深的武学根基,故前期的修炼,得由郑克藏亲自指导,小心看护。

于是乎,郑克藏就暂时留在了这个山谷之中,一方面引导他们修炼《血刀经》入门,二则要制定详细的澎湖发展战略。要知道,主政一方,还是军政大权一把抓,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论是军队补给,地方建设的财力、物力,施政方针,都需要有周全而详细的计划。这些个计划,不仅要得方方面面考虑周全,是真正切实可行的计划,还必须得到郑经、刘国轩的批准。更何况,郑克藏还有个大计划,不仅需要郑经的同意,更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才能真正得以实施。

这一待,就是整整1个月有余,可喜的是,郑克藏不仅完成了详细的澎湖发展战略,并且包括张文杰在内的全体秘密部队成员,都完成了《血刀经》入门修炼,度过了最为危险的修炼初期,接下来就是水磨工夫了,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练武又岂是一朝一夕,更需要足够的,源源不断的生命与鲜血的“浇灌”,这一点就更得好好筹划了,还好郑克藏心中早有定计。至此,郑克藏总算可以安安心心的踏上返回台湾,迎接陈嫣儿同来澎湖岛,说服郑经、刘国轩同意自己将要实施的大计划之旅。

延平郡王府的书房之内,郑克藏口若悬河,从澎湖群岛的布防建设,到军队的编制改革,最后是施政方针,详细介绍给郑经和刘国轩二人,以期得到二人认可与支持。

在布防建设方面,郑克藏不仅注意防守八罩水道以北的北大sx屿、北山等大岛,就连在八罩水道以南的八罩、虎井、桶盘、花屿、猫屿等诸小屿也没有漏下,务必做到面面俱到,不给清廷一丁点可乘之机。郑克藏的计划是,在这些岛屿上建设防御堡垒,还需至少进驻千人以上的部队,仅凭郑克藏现有的5000人马,显然是不够的,更何况对于这营亲军,郑克藏还有其他的安排,故还需要东宁大营另行调拨足够的军马。要知道,在历史上,刘国轩就是因为对八罩水道以南的这些小屿的忽视,才给了南来的施琅统帅的清军水师得以乘虚入据,有了驻泊、休整和出击的前进基地。对于这一点,郑经和刘国轩的顾虑是,耗资过于庞大,不仅建设防御堡垒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万余人的兵马常年驻守,更需要大量的粮草补给,但为了明郑王朝能够长治久安,抵御将来清廷的进犯,最终还是被郑克藏成功说服。

而对于郑克藏提出的军队编制改革,郑经和刘国轩都是统兵的大行家,一眼就看出了改革之后的益处,但考虑到全军普及的困难程度,更绝非一朝一夕可完成,故决定先行找3个精锐营开始尝试,郑克藏的亲军自然也在此列,待总结出改革的经验教训后,在逐步推广到全军。

至于澎湖群岛的施政方针,郑克藏是如此计划的:首先,在澎湖群岛实施屯田制,鼓励驻守将士就地安家落户,这样可大大减少朝廷的粮草补给;其次,10年以内,澎湖群岛免赋,鼓励民众迁移到澎湖群岛居住,同时掠夺内陆沿海一带的人口,尽快充实澎湖群岛的人口基数;最后,加强澎湖群岛和内陆、海外,乃至原台湾占领者荷兰东印度公司通商,鼓励贸易,获取丰厚的财务、粮食;综合以上3点,逐步实现澎湖群岛的自给自足。对于郑克藏的这份详细的施政方针,郑经毫无意义,更直夸郑克藏身具经世之才,同时也不忘提醒郑克藏要按部就班,不可超之过急,尤其是在内陆和海外的问题上,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至此,郑克藏短期内,可谓是坐稳了澎湖群岛最高领导人的位置,甚至说逐步建设他的独立小王国也不为过。最后,也只剩下了他此行另一项重要的目的,他的那个大计划。

说起来,对于大明王朝,郑克藏印象最为深刻的,并非是什么开国皇帝朱元璋,又或是王国之君朱由检,而是大名鼎鼎的,可说是毁誉掺半,后期甚至是臭名昭著的锦衣卫。而郑克藏的这个大计划,就是重建锦衣卫,并将其牢牢掌控


状态提示:第12节 进驻澎湖,重建锦衣卫--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