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第一强兵>二四四章 夫唱妇随,

王羽出的那个题目,其实是后世那些大企业在面试的时候刁难员工用的,道理不是说不通,但却带着浓浓的诡辩味道。入不得方家之眼,却胜在通俗易懂,又很有趣,足以形成话题。

所以,伴随着对这道题目的争论,刺史府前那一幕,很快就传扬开来。

外界对此褒贬不一,各人由于立场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看到的东西自然不太一样。和那道算学题目的解答,倒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看你要从哪个角度思考。..

支持者多半认可这个道理,认为王羽假借此题,要向外宣扬某种理念和思想,大有深意。

反对者则认为王羽以诡辩之道,哗众取宠,折损了大汉公卿的颜面,完全不具备人君之象。他们还列举了王羽从前的事迹,说他在奇诡之道已经迷失了方向,无论用兵还是治政,都不走正道,专门好走偏门。

当然,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争论,只有那些好空谈的名士才乐此不疲。

实际上,真正引起关注的,是王羽这行为本身代表的意义。这件事,开了两个先例,一是女子应募,二是算学被单列成学,准备在泰山书院推广。

女子应募,对很多寒门士子,甚或真正平民出身的人是一个极其鼓舞人心的消息。连女子都可以去应募了,招贤令上的不论身份自然毋庸置疑。..

对注重传统的世家豪门来说,则反之,在他们眼里。王羽就是个破坏分子,人人得而诛之。

算学被单列受到重视。鼓舞的则是另一群人,表面上。这些人以商人居多,对算学、经营之道最重视的就是他们。此外,其中的深刻涵义,却也打动了另一些人。

董仲舒之后,先秦百家如墨门一样,或遁入民间,或隐于朝堂,或放纵山水,没有人敢于明目张胆的重新宣扬本门理念。试图入主朝堂的。

现在,他们看到了希望。

同样的,对于那些相对顽固的儒家士子,以及豪门世家来说,这就是一种令他们深恶痛绝的作法了。

所以,表面的争论之下,隐藏着的,是汹涌的暗流。

不过,这些跟王羽都没有关系。或者说他根本就没在意。

舆论之争,自然有祢衡等人负责,反正比骂人,比脸皮厚。正常人肯定是搞不过祢衡的。至于世家的排斥,说老实话,王羽先前还有点在意。到现在,他已经没有关注的心情了。

世家的势力再大。也伸不到青州来,根据地是稳固的。

青州之外更简单。要知道,现在是乱世,就算是袁绍那种家世,也不可能每次都让人望风而降,孰强孰弱,总是要靠刀子来说话的。

只要自己一直赢下去,战无不胜的同时,不被胜利冲昏头脑,问鼎天下并不会很遥远。

单以目前来说,随着自己的名气和理念传播的越来越广,再加上王修、国渊这两个典型的作用,返乡的青州士子是越来越多了。有田丰居中调度,再有这些干才的襄助,本来最令王羽头疼的内政问题,已经不再成为麻烦。

眼下需要他关注的,只有练兵备战,及准备做新郎这两件事。

前一项他得心应手,后一项却是麻烦不断,主要的麻烦来源于两位新娘。

“王家哥哥,你查到贞儿妹妹的身份了吗?”或许受了貂蝉的影响,蔡琰将对王羽的称呼,又换成了初见时的那个,算是个独家称谓的意思,更显热络之余,也时刻提醒着王羽过去的好时光。

“怎么,她有什么不妥么?”王羽有些心虚。

没事就往家领美女,这种事是男人的梦想,令人心旷神怡,但换到蔡琰这个正妻的立场来说,只怕就有些泛酸了。当然,蔡妹妹是个很温柔,很传统的女人,肯定不会为此跟自己闹,但那温柔之中透出来的幽怨,却让他很不自在。

理亏么,不用正面较量,就已经输了三分了。

“你这人啊,总是大事jing明小事糊涂……”

蔡琰白了王羽一眼,埋怨道:“贞儿妹妹的言行举止,一看就是大家闺秀,独自跑来临淄应募,这事本身就透着不寻常。旁的却也不去说它,只说贞儿妹妹的名节问题,知道的,当她是在幕府中做从事,不知道的……唉,人言可畏,你以为女儿家也跟你一样么?”

“这和查她身份有什么关系?”王羽松了口气,然后挠挠头。

“当然是尽快寻到她的家人,上门提亲了。”蔡琰放下手中的书简,嗔怪道:“贞儿妹妹对你的情意,你难道看不出吗?你自己不是也说了,她那天已经算出了答案,却还是认了输么?不是为了你这冤家,她又……”

“这样啊……”王羽心里乐开了花,倒不是为了多讨个老婆,关键是蔡妹妹的气度实在令人心折,和谐后宫的要素,就是大妇要镇得住场子啊。

“不过,说来也奇怪,我和她从未见过面,她怎么就……”

“你自己做过的事,妾身却又要去问谁?”蔡琰幽幽一叹。说心里一点都没异样的感觉是不可能的,但此刻,她心里倒是甜蜜比酸味更多一点。

这时代本身就是这风气,象王羽这种少年英杰,又是一方诸侯,以后少不得要沾花惹草,联姻,本就是加强友谊和忠诚的最佳纽带。

说起来,贞儿虽然是自行出现的,但究其根本,和联姻也没什么两样。

蔡琰的xing格本就恬淡,自然不会做那小女儿状,让她心生甜蜜的是王羽的态度,那


状态提示:二四四章 夫唱妇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