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第一强兵>二九五章 狼烟四起
简单的一句话,老半天才说完整。

“大军呢?”一直以来的担忧终于得到了验证,袁绍表现得却比郭图预想的冷静许多,也许这就是早有预计的好处,他紧张的追问道:“大军如今何在?”

大军?哪里还有什么大军?郭图倒是宁愿袁绍一听噩耗,就当场晕倒,这样他就不用接受袁绍的盘问,这么难捱了。

“麹将军败得太快,幽州轻骑全军出动,随后掩杀,三万大军全军溃败,被敌军追杀数十里,最后逃回信都的,十不存一……”

午后的阳光突然变得十分刺眼,晃得袁绍头晕目眩,脚下都有些站不稳了。他前后晃了晃,扶住了一边的石桌,才勉强站稳了身体。全军溃散?不应该啊,就算王羽真的勇猛无敌,但麹义当初不是靠几百残兵,稳稳挡在了自己身前吗?

直觉告诉袁绍,这里面必有隐情,但看着郭图这张死人脸,袁绍一时也没法指望对方实话实说。郭图口口声声只提麹义,显然是在为这场大败找替死鬼了,指望他把战报事无巨细的解释出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压抑着令人窒息的心跳,袁绍继续问道:“战报何在?信使何在?本将要亲自问他!”

“主公请看……”郭图递上一卷竹简,他并不担心对不上口供,因为战报是淳于琼等人商量着写的,跟他的说辞完全一致。而当事的另一方……

意识到败局已定后,麹义率军拼死断后,很是阻挡了联军一段时间,本来后军的万余人是有机会全身而退的。只可惜……

郭图不无鄙夷的想着,淳于琼等人实在不争气,明明有断后的部队,还是撇下大队,带着亲卫先溜,结果把一场好好撤退,搞成了大溃退。

结果,麹义的奋战,只是让淳于琼等人得到了脱身的机会而已。而麹义自己,至今尚下落不明,也不知是死了,还是被俘了。

但不论结局如何,这个黑锅都得让他背了。最坏的结果,也就是他降了王羽,反过来成为冀州的威胁呗?那没什么,王羽最可怕的是他本身,而不是他麾下的某个人,多一个麹义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

现在最重要的,是要面对龙凑大败后,严峻的局势。

“击败麹将军的大军后,王鹏举不肯作罢,率军趁势追击,幸好驻守清河的张将军得了消息,并及时做出了反应,率军攻向平原城,击败了留守的刘备,这才逼得王鹏举回军援救……”

除了战败的噩耗之外,更紧急的是派出援兵。张颌的反应很快,用兵也很jing准,得到斥候回报后,立刻采取了围魏救赵的战略,打得留守平原的刘备溃不成军,给败退中麹义部赢得了一线生机。

麹义在进军路上,立了不少营寨。淳于琼等人若是整军而退,大可以入内防守。重整旗鼓。结果大军溃散了,就只能和追兵拼速度了。比这个,两条腿的人,又哪里比得上四条腿的马?

要知道,公孙瓒的幽州军本来就是一人三马的配置,经历了界桥之战的损失后,人马的比例更是进一步失调。追杀溃兵这种事,没有人比他们更拿手了。

张颌的加入,逼得王羽不得不回援。不过,张颌此举也算是舍己救人。幽州轻骑回援的速度太快,张颌刚退到鄢县城下,就被回援的幽州军给追上了。事先没有准备,他拿纸甲也没什么办法,等到青州的催锋营出现在战场上,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如今联军分兵三路,王羽率军围攻鄢县!田楷统率平原军西进,攻打清河城!公孙瓒轻骑北上,突入安平境内。信都危在旦夕!”

郭图将龙凑之战轻轻带过,也不单纯是为逢纪、淳于琼开脱,现在冀州的局势,只能用糜烂二字来形容。与其花心思去总结经验教训。还不如赶快想想,如何挽救这场危机呢。

清河和安平丢了的话,那袁绍这个冀州牧。就只剩下五郡之地了!何况,谁能保证敌人在攻下安平和清河之后。不会乘胜追击?

粮草不济?别傻了,下个月就是七月。秋收迫在眉睫,他们不会就地取食吗?因粮于敌,吃敌一斛粟,比自己从家里运十斛还划算!这么浅显的道理,王羽、公孙瓒都是深通兵法之人,又岂会不懂?

说起来,袁绍选在这个时候攻平原,进窥青州,打的也是差不多的主意。

所以说,现在的形势,已经危急到了极点,算是生死存亡的关头了。

就在郭图说张颌也战败了之后,袁绍就觉耳朵里‘嗡’的一声,彻底失去了感知的能力。郭图好像又说了什么,竹简上似乎也写了什么,但他什么都看不到,也听不到了,脑子里一片空白。

麹义和张颌既败,除了各地驻防的郡兵之外,他手上就只有驻守邺城的数万兵马了。派援兵?要救哪一路呢?分兵还是不分?

分兵有被各个击破的风险,合兵一处的话,要救哪里呢?

救信都,谁能担保公孙瓒老老实实的留下来决战,若是他依仗机动力,把冀州主力牵制住,让王羽突袭邺城该怎么应对?反之更不行,骑兵的机动力高,更适合打突袭,主力若是被牵制在清河,几百里路程,公孙瓒两三天也就到了。

不救?公孙瓒都是骑兵,未必攻得下信都城,但安平的其他县城恐怕是保不住的,秋收在即,人总不能不出城?出城的话,又有谁能挡得住幽州铁骑?最后也只能投降了。

清河那边更惨,别人不知道,袁绍却知道的很清楚,王羽可是很擅


状态提示:二九五章 狼烟四起--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