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水浒第一大官人>第275章 徐宁的心思

br>

第275章徐宁的心思

东京城,

且说时迁与张三李四几个离了独龙城后,身边藏了暗器等诸船行头,在路迤逦来到东京附近,先投了个客店安下了,

次日,三人才踅进城来,寻问金枪班教师徐宁的家。

所幸徐宁在三教九流人名声很大,问了问人后,便有人指点他们道:

“入得班门里,靠东第五家黑角子门便是。”

时迁他们转入班门里,先看了前门,次后踅来相了后门,见是一带高墙,墙里望见两间小巧楼屋,侧首是一根戗(qiang,四声)柱。

时迁看了一回,又去街坊问道:“徐教师在家里么?”

人应道:“直到晚方归家,五更便去内里随班。”

时迁叫了相扰,与李四离开后,让张三去敲了敲门,

不久后,有丫鬟开门探出脑袋来问是何事,

张三拿出了李庆的书信来,给了丫鬟,说是徐教师相熟之人的要丫鬟无比送给徐宁亲启,

丫鬟拿了书信,进屋去交给了徐宁妻子汤氏,

汤氏是个遵守妇道之人,只将那书信收好,不曾偷看。

时迁与张三李四先到城里买了些晚饭吃了,让张三与李四二人自回客栈住下,他自己又踅到徐宁家左右观察形势,见没有一个好安身藏匿的地方。

按照李庆交待时迁的,需要看徐宁得信后如何反应,故而时迁想进去偷听一二。

眼看这天色就要黑了,时迁便匆匆入了班门里面去。

是夜,乃寒冬天色,却无月光。

时迁搂了楼衣服,看见旁边的土地庙后有一株大柏树,便把两只腿夹定,一节节爬将树头顶上去,

不多时后,一阵马踏声传来,时迁于树上张望时,见是一个英姿不俗的汉子,骑马来到了徐宁家门口,丫鬟与主母汤氏出来迎接,

这个汉子,自然定是那徐宁无疑。

只见班里两个人提着灯笼出来关门,把一把锁锁了,各自归家去了。

东京城虽是不实行宵禁,但这里住的都是禁军军官,故而不同于别处。

过了不知多久,只见云寒星斗无光,露散霜花渐白。

时迁见班里四下静悄悄的,便从土地庙的树上溜将下来,踅到徐宁后门边,从墙上下来,不费半点气力,便爬了过去,

看里面时,是个小小院子。

时迁伏在厨舴外张时,见厨舴下灯明,两个丫环自收拾未了。

时迁从戗柱上盘到博风板边,伏做一块,张望那楼上时,见那金枪手徐宁和娘子汤氏对坐炉边向火,怀里抱着一个六七岁孩儿。

时迁看那卧房里时,见梁上困然有个大皮匣拴在上面;房门口挂着一副弓箭,一口腰刀;衣架上挂着各色衣服;

只听汤氏将书信拿了出来道:

“下午时分有人送来的,说是你一个相熟之人托他送的信。”

徐宁拆开信看了,见是张教师写的,

在这信上,张教师叙旧之后,便再次力邀徐宁去山东闯荡,还细数了李庆最近的种种威风事迹,言词十分恳切。

徐宁看后,紧握着这封书信,看着火炉怔怔出神,许久没有说话。

当初在东京城外遇到李庆时,徐宁与他一番交谈,虽说是谈吐不俗,但也仅此而已,

那时的李庆,毕竟只是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而已,

而那时的徐宁,再怎么说也是个在御前听用的金枪班教师,早就于江湖中闻名。

谁曾想将近一年过去了,他的身份没有半点变化,每天都重复着与昨日一样的差事,

虽然偶尔能看见天颜,奈何天子却从未正眼看过人群之中的他,

徐宁觉得,或许再过十年,他便会这么碌碌无为的退下来,只能把光耀门楣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年仅六岁的孩儿身上了。

徐宁妻子汤氏倒也颇为识字,这时从他手里拿过信去看过后,问道:

“郎君可听从张教头的建议,离开东京去山东?”

徐宁摇了摇头:

“山东虽不乏出战机会,但地方腐化,得了战功却不得升迁的情况甚是严重,

那张教头的女婿李庆正是这样,以他的战功,足够连升三个实打实的品级了,却最终得了个七品散官……”

张教头在信中些的李庆那些事迹,虽是让人热血沸腾,但同时也让徐宁感到颇为心寒,倒是起了反作用。

“只是……”

徐宁又细细的看了看这书信,后面还写到李庆独占了祝家庄,麾下兵强马壮,钱粮不计其数。

“只是这李庆,该是个野心之辈,如今天下大乱,他如此暗积实力,怕是有极大的图谋。”

汤氏听后,慌忙道:“咱家世代清白,可不能跟了这等野心之辈。”

徐宁却暗自迟疑不定,

不同的野心家是有区别的,若是强盗流寇那等人物,徐宁自是不会有任何投靠的念想,

但若是缓缓割据一方,先是依唐末藩镇割据之故事,进而如李克用、朱温、杨行密等人那样称王称霸甚至是偷天换日……

如此倒也未尝不能投靠一二,建立从龙之功。

这等大逆不道的想法,若是再往前推移一两年,绝对不会产生于徐宁本人的脑海之中。

但在历经了苦闷而绝望的这一年后,徐宁的心态已是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故而甚至产生了此等大逆不道的想法。

需知当他的祖上,也是因为追随本朝开国皇帝一起打天下,才闯下辉煌的一生的,

如今天


状态提示:第275章 徐宁的心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