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穿越重生>安奎利塔斯历史>第六卷 第四章

希尼亚斯听说希度在他身后赶来,便离开了预定的路线,他向东方前进,想要与那些从海上赶来的士兵会合到一处,因此希度不受阻拦地回到了阿斯加德。冬天来临后,希度为了彻底封锁联军在海上的补给线,他拉拢贝伊谢希尔海上的一个被人尊称为“近海之王”的海盗,并命令所有沿海城市竭尽全力打造一支新的舰队。海盗们向希度索要了大量金钱,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以保持中立的理由向特朗西特斯人索取财富。伊庇丹努等国家由于常年受到海盗打击,所以非常积极地敦促联军趁着这个机会剿灭海贼,但联军在拒绝海盗的要求后,贝伊谢希尔海北方一个刚刚崛起的,名叫布雷萨王国威胁着要联合巴巴罗人进攻特朗西特斯,于是联军相当于在半受胁迫的情况下同海盗们签订了协议。

这个时候,安奎利塔斯国内的反希尼亚斯呼声大为高涨,因为希尼亚斯回信给议会说,希望由他在担任联军统帅的时候一直同时担任着安奎利塔斯军队的统帅。内罗借此机会,在城中到处活动,他在前些年里,凭借自己在各方面亲近人民的举动,拉拢了许多的人心。而希尼亚斯却由于高冷的性格,还有只仅亲近名流上层人士的行为,让很多平民对他感到不满。于是,内罗联合着无知的群众与愚蠢的议员,迫使议会以国家的名义向联军提出撤换希尼亚斯。其他国家的代表自然愿意安奎利塔斯人让出联军统帅一职,因此他们同意了安奎利塔斯的要求。但是他们为了由谁继任联军统帅职位而争吵起来,最终,雷克森斯亲自前往会场,力排众议,把他的养子萨迦斯推上了联军统帅的位置。

萨迦斯由于海上的风暴耽搁了很长的时间,一直到三月份还没有到达战场,但是剩下的联军,包括安奎利塔斯人在内(新上任的将军斐利德是内罗的密友),都不愿听希尼亚斯的话,他们各自按照自己的意见行动,所以希尼亚斯还没等到萨迦斯赶来,就先乘着船走了。在这段时期,联军士兵以自己的国家,甚至自己的大队为单位,毫无目的地游走在巴巴罗人的领土上,他们碰到村庄,就劫掠;遇到强大的敌人,就逃跑。许多士兵在这些没有纪律的行动中被杀死。因为这个缘故,希尼亚斯回国后,被指责作战不力,以内罗为首的人提议要对希尼亚斯进行审判,一群吵吵嚷嚷的民众对此则大为赞同。刚好,这时候内罗又提出了一些确实对人民有利的法案,可希尼亚斯带着他的朋友与支持者们,可能是出于仇恨内罗和保全自身的利益,极力阻挠这些法案的通过。于是一时间所有平民都指责希尼亚斯,觉得他年老又贪婪。因为以上这些事,希尼亚斯更加厌倦了政治生活,他选择辞去自己的所有职务,买下辛普利西晚年生活的田庄(辛普利西在前一年去世),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与人无争。不过即使如此,有些被煽动起来的群众也不饶过希尼亚斯,在同一年的秋天,这些人趁着夜色偷偷地破坏希尼亚斯的田产跟葡萄园,他们之中的一个人被希尼亚斯养的猎犬咬死了,所以他们更加气愤,以猎犬伤人的罪名控诉希尼亚斯,希尼亚斯为此不得不付给他们大笔的赔偿金。直到那年的冬天,安奎利塔斯的军队在斐利德的带领下,因为愚蠢的行军受到重创后,人们才回想起希尼亚斯的种种美德,还有他在战场上的功勋,并且仿佛又回忆起内罗曾经犯下的罪过。这时候整个安奎利塔斯人的思想突然又转变了,他们高声拥护着希尼亚斯,要他重新回到议会,笨拙的平民们开始责骂并威胁起内罗一派,以至于内罗也辞去了议员的职位,跑回了老家,不过他在第二年就回到了安奎利塔斯城里,并且以极高的票数当选为下一届的议员。

萨迦斯在到达罗瓦涅米南方的陪加城后,马上从各个方向进攻巴巴罗人的土地,由于巴巴罗人内部的一场叛乱,还有联军士兵们的幸运与勇气,他们取得了不少胜利。萨迦斯首先从围困中解救出富提尔人,又平定了发生在罗瓦涅米的叛乱,然后,他和希度在罗瓦涅米城西侧的平原上遭遇,在一场大战中打败了对方,希度在全军溃逃之际,还想要继续战斗,但是他被自己的随从抬出了战场。接着,萨迦斯亲自带兵追逐逃跑的希度,可是他中了埋伏,被希度集合起来的三千名残兵打败。与此同时,各个联军部队被指派到各处,进攻其他的巴巴罗人城市和军队,其中安奎利塔斯的士兵在斐利德的领导下,突袭占领了约顿城,随后他又凭借亚尔夫城中的内应,夺取了亚尔夫城。亚尔夫城在当时巴巴罗人的领土上,是数一数二的重要城市,所以包括萨迦斯在内的联军各高级将领都非常赞赏斐利德的勇气和智慧。

在那年的冬天,萨迦斯出于谨慎考虑,他要各国的军队从他们占领的土地上撤回,并把全军集合在陪加和罗瓦涅米两座城里过冬。可是一系列的胜利让许多士兵自满起来,尤其是安奎利塔斯的斐利德,他以为当年的许多战役,都是因为他的勇敢,而不是萨迦斯的指挥才最终获胜的。此外,当时斐利德在四处征战的时候,召集了不少其他民族的雇佣兵,这些佣兵们惯于阿谀奉承,又缺乏纪律,他们更想多找地方劫掠致富,所以他们在斐利德耳边不断吹嘘斐利德的功勋,贬斥萨迦斯的保守行为。由于这些缘故,斐利德带着安奎利塔斯的士兵,还有五百名愿意跟随他的伊庇丹努士


状态提示:第六卷 第四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