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混在抗战>第454章 接着就败了

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下,铁木辛哥终于发动了。原本,如果没有某个姓秦的在那里胡搞瞎搞,苏联方面根本就不用他出马,早在去年的时候,朱可夫就会在诺门坎一战把关东军打得落花流水,继而再不敢窥视苏联,其北上目标也将就此打住,转而笃定了南下的心思。可惜偏偏苏联倒霉,某人蓄意捣蛋,不仅害得苏联兵败,还不小心把未来的苏联第一名将也给祸祸了。于是,无奈之下,铁木辛哥出马了。

说起来,铁木辛哥一开始也挺郁闷的。差点儿被日本人的空降兵活捉了嘛。虽然拥有强大的装甲部队,可惜空军不给力,只能挨打不能还手。这让习惯了以强大实力欺负敌人的铁木辛哥极不舒坦,最重要的日本人还属于黄种人,他觉得自己白种人的优越感受到了挑衅。

可不管怎么说,铁木辛哥是一位优秀的统帅,他懂得隐忍和选择时机。而对苏联人而言,冬季才是他们发动攻击的最佳时机。就这样,在等待了许久之后,他终于发起了进攻……他只有二十万人,面前的敌人却超过了四十万。不过他并不担心,因为他所率领的是一个拥有独立作战职能的多兵种合成的大兵团。除了等前朱可夫留下的第1集团军六万余人之外,他还有摩托化师一个,机械化部队一个旅,装甲部队三个旅,坦克部队三个旅,空降兵一个旅,机枪旅一个、炮兵团一个,反坦克炮部队两个营。防空部队三个营等等,共计机械化大军10万余人,而他的后勤其实也极其充足,先前日军没有利用空降兵在他背后捣蛋的时候,莫斯科曾动用铁路昼夜不停的给他运送来了23000吨炮弹。10000吨炸弹,13000吨燃料, 0吨物资、3000辆载重汽车……综合起来, 他手里现在一共有600多辆坦克、400多辆装甲车,近700门大炮, 多架飞机……在亚洲,这甚至是可以扫灭好几个国家的力量。

滚滚铁流,沿着西伯利亚铁路,朝着与伊尔库茨克隔湖(贝加尔湖)相望的乌兰乌德涌去。而仅仅一天,苏军就轻易突破了日军设在前线的五道防线。进展极其顺利。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苏军很快就可以取得胜利。可接下来,铁木辛哥就遇到了麻烦……地雷,或者说是雪雷!在茫茫的雪地上,日本人不知道埋下了多少地雷。

从第一名士兵踩上地雷被送上天堂开始,接二连三的有苏军士兵被地雷杀伤。而西伯利亚铁路两旁尽是山脉。根本就不宜通行。所以。苏军只能沿着固有的道路向前行进,这也就给日军布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大大拖慢了铁木辛哥的进军速度。

铁木辛哥很烦恼这样的手段,可他也不能用装甲车或者坦克去开道。因为这些地雷虽然主要是杀伤士兵的普通地雷,但偶尔也会蹿出几个威力较大的。这种地雷虽然无法炸开他的装甲车或者坦克,却能轻松炸毁履带……如此“漫长”的一段路,他需要多少辆坦克或者装甲车才能趟开一条安全通道?当然,他也不是没想过用别的手段,比如马拉爬篱什么的,可他是机械化部队。哪有这些东西?从民间搜集?日本人非常凶狠,已经将沿途的村庄全部烧毁,粮食全部带走,牲畜什么的更是连根毛儿也没留下来。所以,他只能慢慢地,一边侦察,一边前进,并这样在并不漫长的雷区走了一个星期。

可麻烦并没有就此止住。

走过雷区之后,铁木辛哥再次遭遇到了日军的阻击。这一次的阻击不同以往,他面对的是一个布置的极为分散的巨大的地堡、山堡群。不过对此铁木辛哥表示毫无压力,在他那些大炮的轰击下,不过几天,这些敌人便即烟消云散。

可再接下来,铁木辛哥就忍不住骂娘了。

日本人居然挖坑!

而且还是最实实在在的坑!他的前路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洞。小的,士兵一不小心踏进去,轻则葳脚,重则整个脚掌都会被里面的木锥刺穿;大的,坦克都能陷进去;还有中等的,专门坑汽车、大炮……而最重要的,就是这些坑洞被西伯利亚的大雪全部遮盖住了,除非直接压上去,否则根本就无法发觉。而最可恨的,就是他根本就不知道日本人到底在他前进的道路上挖了多少个洞。反正,以关东军布置在他面前的军队的数量,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完全可以挖出一片可以把他的整支部队埋上n遍的大坑!

这比地雷还麻烦。

因为地雷还需要制造成本,挖坑……这真心的不需要太多东西,随便弄几把铁锹就够了。

可铁木辛哥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让士兵拿着长长的木竿在前面不停地“刺雪”,以期能把大多数坑洞给弄出来。然而,随着几个士兵在“刺雪”的时候被地雷所伤,部队的行进速度不得不再次放慢。

而就是在这样恍如乌龟一样的行进之中,铁木辛哥带着他的机械化部队进入了1941年,此时他距离乌兰乌德已经不足百里,中途也并没有再遇到日军的阻击。不过,这个时候他也得到了空军侦察机以性命获得的情报:日本人正在拆毁乌兰乌德!完全的拆毁,不留任何房屋、辎重,哪怕是一块可以烧火取暖的木头。

而与此同时,他后方的伊尔库茨克也遭到了日军进攻。

敌军来自背后,来自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来自新西伯利亚,来自“大清洗”时所建造的一个又一人劳改营……他的敌人,是被日本人所武装起来的十数万劳改犯。而这些人的数量还在不停地增


状态提示:第454章 接着就败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