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心中流淌着九曲黄河,自以为得计,却不料只得到了竺可桢一个大大的白眼儿:
“陈部长,你让我回答你什么?凡是能找得到的气象资料,秦教授都给我们送来了。西南几省,尤其是滇黔两地,还有四川的气象资料,每隔一周就要汇总到我们浙大的气象学专业的学生面前。至于晋冀鲁豫等北方省份,则是一季度一回。而湖南、湖北等地,则几乎是一日一次!”竺可桢叹了口气:“我们的教授和学生费心费力,就是希望能够为中国的气象事业,为国军抗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你这么问……又是什么意思?”
“……你们研究气象,跟抗战又有什么关系?”陈诚被噎了一下,不过却是脸色不变,只是皱了皱眉。
“我是空军!我们的飞机随时有可能飞到某个地方……你说我需不需要进行气象预测,‘辞公’?”秦卫在一旁没好气儿地问道。
“那你那些气象资料又都是……”陈果夫紧接着问道。
“哦,这是我们军统帮忙弄的。”戴笠轻轻向前一步,朝着陈果夫微微一笑,又朝老蒋道:“校长,秦长官找到学生,要求学生利用军统在各地的力量,尽量搜集各地的气象资料,同时按照竺校长他们的说明制造了一些研究天气的简单仪器。”
“是吗?”还敢跟老子表功?你跟这姓秦的倒还真成了好兄弟了?老蒋不动声色地看了戴笠一眼,又转向秦卫道:“所以,你们就研究出了河南会有长期旱灾的结果?”
“是啊,委员长,”竺可桢在旁边急道,“我敢保证,这场旱灾将会是非常罕见的大灾,其灾害程度恐怕不会弱于民国17年到21年的那场遍及几乎整个北方的大灾!如果不赶紧做好准备的话,等到旱灾进一步持续,可就来不及了。”
“竺校长,我当然想要救灾。可是……救了河南,陕北又怎么办?”